民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相传东汉时,有一位姓刘的老翁,常年卧床不起,面目深黄,请求当时神医华佗诊治。华佗见老翁患的是“黄疸病”,告诉他要治好此病,不能心急,要有一段时间。刘老翁患此病正逢饥荒之年,户户缺粮少食。只好叫孙女到田野、山坡挖些野菜和采些野果来充饥度日。哪知老翁吃了半个月的野菜,“面黄”竟然渐渐消退,而且面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了,还能拄着拐杖下地了。时隔不久,华佗忽然想起刘老翁曾向他求过医,不知病情如何,便去探询。当华陀一进门,见到老翁吃了一惊,忙问:“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老翁笑着说:“我没吃什么,只吃过一种叶子像羽毛的野菜。”说着,便领着华陀到野外去寻找吃过的野菜。
华佗见满坡绿茵茵的青蒿,心想:这不是青蒿吗?怎么能治黄疸病呢?后来,华佗试用了几次,却毫无药效,于是引起华佗反思,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华佗特地来到刘老翁家请教,老翁坦率地说:“我吃的是三月里幼嫩的青苗 啊!”
华佗顿然大悟,连说:“这就对了,三月阳气生发,青蒿药力最强。”尔后,华佗就用三月青蒿来治黄疸病,果然屡试屡效。为了使后人莫错过采药季节,华佗就用上述的民间谚语,来说明茵陈的药用时间。
茵陈,又名因芝、茵陈蒿、绿茵陈、绵茵陈、嫩茵陈、西茵陈、细叶青蒿、臭蒿、安昌草、娄娄蒿、野兰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或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滨蒿的幼苗。茵陈主要产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浙江等地。滨蒿主要产于陕西、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北方作茵陈用,又称“北茵陈”。
关于茵陈的药用,散见于古代医典,如《名医别录》载:“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中医认为其性味苦,微寒,具有清利湿热、退黄疸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茵陈为治黄疸的主药,不仅能治湿热黄疸,如与温热药配伍,又可治寒湿黄疸。对治疗肝炎属黄疸型者疗效显著,无黄疸者亦能奏效。现代药理分析,茵陈含6,7一二甲基七叶树内脂、挥发油,还含有茵陈色原酮和甲基茵陈色原酮及绿原酸和咖啡酸。滨蒿亦含挥发油,幼苗尚含利胆有效成分,如对羟基苯乙酮、绿原酸、咖啡酸、野靛碱、胆碱等。它们能促进胆汁分泌,具有明显利胆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病原性真菌的生长,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能麻痹人、猪蛔虫。此外,还具有降血压、利尿及降血脂的功效。特介绍3个经验方,供读者选用:
1.急性黄疸型肝炎:茵陈5 0克,煎3次,去渣取汁,加粳米5 0克,煮成粥,分两次服,连服7~1 0日。
2.高血脂:茵陈30克,白糖1 0克,共放杯内,开水冲泡后盖2 0分钟,代茶饮,每日两次,连服2个月。
3.湿疮瘙痒:茵陈5 0克,水煎3次,去渣取汁,加粳米60克煮成粥,分3次服完。外用茵陈2 00克,煎水洗澡,连续3日可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