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于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晚年又号上律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
因医术精湛,医风严谨,医效卓著,医名远扬。“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是一句民间谚语。据说这句谚语的来历与叶天士医治母病有关。
传说有一次,叶天士八十高龄的母亲患病,虽经他精心诊治,但仍未能治愈。叶天士由此忧心不已,日夜坐卧不安。有一天午夜,他独自绕步庭院,细忖母疾,母亲自病以来,高热不退,"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而病者偏偏是自己年迈的母亲,平常又体弱多病,这次所得的病又非一般,如果下重药的话,又怕母亲身体承受不了,只好以不寒不燥的药为母亲治病。日复一日,母亲的病况不但没有起色,反而更加严重。
这"白虎汤"到底是何药物?为何让叶天士久久难下用药的决心?原来白虎汤的主要成分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清气热、泻胃火。适用于高热、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及胃火引起的头痛、齿痛、牙龈出血等症。由于该方属大寒之方,一般对老年人不敢使用,但若属以上适应症,应用往往能起到药病除的效果,如果束手束脚,反会延误治疗。
正是由于该方是大寒之方,令为人之子的名医叶天士感到十分苦恼,用药久久举棋不定。有一天,他出诊回家,看到母亲可以下床走动了,惊讶地问家中的小徒弟:“我母亲的病情怎么转眼间好了起来?到底是什么缘故?”小徒弟回答说:“刚才太婆病得很严重,我帮她把把脉,觉得应该服用白虎汤,就熬了白虎汤给太婆喝下,之后她就可以下床走动了。”名医叶天士听后感叹:“医者父母心,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没想到当至亲生病,自己却方寸大乱,不知所措。唉!我应该把母亲当作一个普通病人看待,当用药时就要用才对呀!”
中药古方“白虎汤”仅四味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方精辟,疗效良好。它首录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至今近两千年,临床上依然常用,尤其在温病领域即外感热邪等传染病方面有卓越的功效,为历代医者所青睐。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