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杏林拾趣 > 正文
  • 漏天机——龟甲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2-18 15:51:00
  • 核心提示:  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
      不应随跛鳖,宁肯滞凡鱼。
      灵腹唯玄露,芳巢必翠蕖。
      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  ——唐·李群玉《龟》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其起源可追溯

      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
      不应随跛鳖,宁肯滞凡鱼。
      灵腹唯玄露,芳巢必翠蕖。
      扬花输蚌蛤,奔月恨蟾蜍。

      ——唐·李群玉《龟》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龟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其起源可追溯到两亿年以前,经过如此漫长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能顽强地生存到现在,难道不是奇迹吗?古称“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华夏先民奉龟为神灵,每当“王者决定诸疑”,都要“参以卜筮,断以蓍龟”,把它当做占卜吉凶的工具。为了记录卜辞,祖先在龟甲兽骨上刻下最早的文字,就是举世闻名的甲骨文,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历史、文字史或训诂学的珍贵文化遗产。不仅如此,在原始人的商品交换中,曾以贝壳作为早期货币,然而,比贝壳更宝贵的却是龟壳,曾一度作为货币(龟币)与权力(龟纽、龟带)的象征。据说唐朝武则天曾赐文武百官以金龟,官大则龟大,官小则龟小。正因如此,古人对龟非常崇敬,认为龟为圣物,多灵多寿,灵可供卜,寿至千年。虽然它天性愚钝,运动甚为迟缓,但生命力却颇强,即使“数月断食,亦可不死。且得保五百岁之长寿”。所以,“龟之长寿,与鹤相并,人皆重之。”中国古代以龟壳占吉凶,称为“龟卜”,正是由于龟为神灵之物,无怪乎明代医家缪希雍称:“介虫三百六十,而龟为之长。”龟有一个很不争气的特性,就是每当它遇到敌情,则将其头尾四肢俱缩入龟甲之中,故它又有“六藏”之称,以及“败将”的丑名。或许是其龟甲有保护作用,犹如自己的护身房舍,人们才称其龟壳为“神屋”吧。据说,每当人们发现龟背上返潮,就知道天要下雨了,似乎泄露了天神的机密,因此而被百姓赠之以“漏天机”的雅号。

      古往今来,人们还从龟那里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龟是动物的寿星,它的生命力极强,能耐饥渴,抵御恶劣环境,“知龟鹤之遐寿,效其导引以延年”,“仿龟息辟谷”,“龟息功”,都是受龟的启发而来。有些学者甚至指出:“气功起源于古人仿效龟的呼吸与栖息。”龟所以能长寿,其奥秘已初步揭开,一是它的肺部特别发达,能纳多量空气以及长期的蛰伏;二是龟的体内组织有一个特殊地方,就是泄殖腔两侧有两个大囊室,能贮藏大量的水。它除了用以解渴以外,还在产卵挖穴时湿润泥土,同时也能吸取溶在水中的氧气,以补呼吸的不足。

      龟的种种趣闻

       古今中外,有关龟的传说很多,兹录数则,以供参考。  其一,许慎根据《列子》“纯雌其名大腰”的说法,说龟“外骨内肉”,“头与蛇同”,由于乌龟“广肩无雄”,而且“以蛇为雄”,所以,自元明时代,就有“雌龟偷蛇”的流言蜚语。意思是说凡龟的父代都是蛇,龟是蛇的子孙,按此说法,那么,龟不成了“不贞”之物了吗?这纯属误解和无知。

      其二,《抱朴子》云:“千岁灵龟,五色俱焉,如玉如石,变化莫测,或大或小,变化无常,或游于莲叶之上,或伏于蓍丛之下。”《质龟论》还说:“龟老则神,年至八百,反大如钱,夏则游于香荷,冬则藏于藕节。”

      其三,我国汉代时期,部分地区民俗,每以龟衬老人床脚,一二十年后,人死龟犹存活。

      其四,元人陶九成,在其题为“龟塔”的笔记中,叙述他在杭州时,曾经遇到一个驯兽的艺人,养着七只乌龟,一只比一只大,艺人把乌龟放在桌上,击鼓相催,最大的一只先爬到桌子中央伏定,第二只、第三只……一只只依着大小次序跟着爬到前一只背上,第七只龟爬上第六只龟背后,就头朝下尾朝上地竖立起来,好像一座七级宝塔,称之为“乌龟叠塔”。由此可见龟之“灵性”。

      其五,《文汇报》曾报道:文昌县重兴乡林明轩的父亲在清朝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放养了一只乌龟,它平时不在主人家栖息,但逢年过节或村里有红白喜事,总是定期回来。1960年,这只老龟带回1只小龟。事隔21年之后,老龟又带了5只龟仔返村“探亲”,真是天下奇闻。

      其六,在闽南、台湾,均有崇龟习俗,千百年来,一直把龟视为吉祥物,如果抓获到活龟,习惯把它放生,有人甚至专门到市面上买来活龟,在龟背上刻上姓名,然后放生。在闽南还流传这么个故事:明清之际,“国姓爷”郑成功募兵在闽南沿海操练水师,准备收复台湾,但军队遇到吃水困难。忽然,郑成功发现一只爬行中的龟,就悄然跟踪至窝边,他从龟喜湿得到启示,就插剑于地,命士兵掘井,果然甘泉如涌,后人谓之“万军井”,或“国姓井”,于是闽南、台湾人对龟倍加宠爱。在闽南东山岛有个被台胞视为两岸文化渊源的祖庙——明朝关帝庙,庙中曾养着一头“赤米龟”,龟龄已达百年以上,每逢气候异变,龟背湿度、颜色皆不同平常,人称这只能预知天气的龟为“神龟”,逢年过节,闽南、台湾人习惯用糯米、豆沙等料制作“红龟”供品,至今“红龟”仍广泛作为祭祖、婚喜、吉庆的主角,同时也是一种节日馈赠佳品。每年的元宵节,台湾的寺庙大多供奉有米面蒸制的“寿龟”,节日期间,人们习惯到寺庙“乞庙”,祈求平安、长寿、发财、晋升等。古代用“龟”字做名字的很多,如唐代诗人陆龟蒙,歌唱家李龟年。在闽南、台湾人眼里,龟是长寿、生命力强的象征,不少家长也喜欢用龟给孩子起小名甚至正名。当地还有一种独特有趣的水族舞“海底反”,也是含有龟的文艺活动。当人们来到闽南、台湾地区,一定会使你体会到养龟、食龟、玩龟、崇龟的风俗乐趣无穷。

      其七,在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海域内,有一组岛屿,称之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它的意思是龟岛。世界著名科学家达尔文,曾把他在龟岛上的见闻,看做是他的“一切观点的起源”。1835年9月,达尔文来到龟岛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岛屿好像是全体爬行动物的乐园,除了有3种海龟外,陆龟也有很多。因此,在这里曾经有一只船的船员们在短时间里捕捉到了500~800只大龟。”达尔文经过考察,在这个群岛上,龟至少有两三个变种。不仅仅龟曾变种,鸟也如此。生物的多种多样性,证明了生物不可能是上帝造的。从此,物种不变的传统观念,在达尔文的心中失去了地位。他的“物种起源”的学说,就是从这个龟岛开始的。

      “绿色使者”

      蕲龟与蕲蛇、蕲艾、蕲竹,历来被誉为湖北“蕲春四宝”。若能购得一只蕲龟,养在玻璃缸中,暇时观赏,可见蕲龟毛色碧绿,丰满如掌,真像一只飘动的“活翡翠”。蕲龟即绿毛龟,《辞海》中说:绿毛龟“背甲着生基枝藻或刚毛藻等绿藻的金龟或水龟。藻为绿色,丝状分枝,长3~4厘米,在水中如被毛状,故名绿毛龟。”但蕲龟又不是一般的绿毛龟,它毛中有金线,脊背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大如五铢钱,而一般的绿毛龟则毛中无金线,底甲色泽多为黑黄。

      蕲龟产于蕲春县赤西湖和蕲州镇雨湖,它既是名贵的观赏动物,又是有特色的药用动物。明代陶允宜《蕲龟诗》云:

      千年龟小像围棋,其甲翠绿毛陪鳃。
      置之盆水生涟漪,蚊蝇远避尘自离。

      弘治《黄州府志》卷之二载:“绿毛龟背有绿毛,浮水中则泛起,压置壁间数年不死,能辟飞尘。”明代张岱《夜航船》有相似的记述,但却说成“能辟飞蛇”。《本草纲目·介部·绿毛龟》李时珍集解:“绿毛龟出南海之内乡及唐县,今惟蕲州以充方物。”并赠之以“绿衣使者”的雅号。《南齐书》曾有“永明中有献青毛神龟者”一事,据李时珍讲,所谓“青毛神龟”即绿毛龟。《录异记》中还记载:“唐玄宗时方士献径寸小龟,金色可爱,云置碗中能辟蛇虺之毒,此亦龟之异也。”不难看出,古人对绿毛龟是颇了解和喜爱的。但在明代以前,人们只作为观赏,正如李氏所说:“此龟古方无用者,近世滋补方往往用之,大抵与龟甲同功。”根据李时珍的经验,蕲龟功在“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而同时代的陈嘉谟在其《本草蒙筌》中指出:缚置额端能禁邪疟,收藏书笥可辟蠹虫。近代临床应用证实,蕲龟对久患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呼吸短促、失眠多梦、盗汗,以及病后久衰未能康复者,有显著疗效。对增进妇女乳汁分泌也有良效,外用还可治疗烫伤、外伤和红眼病等,据研究认为,蕲龟还有防癌抗癌的效果。

      名贵中药材——龟甲

      龟在祖国医学领域,久负盛名,它是一味滋补强壮良药,如《神农本草经》云:“久服轻身不饥”,《名医别录》亦说:“久服益气资智”。龟的甲壳、肉、血、肝、胆、蛋,甚至龟尿,皆可供药用,但主要还是用其甲壳。古人在运用龟甲时,上下甲皆用,称龟腹甲为龟板,背甲为龟壳。到了元代,朱丹溪发现龟板(下甲)有滋阴作用后,上甲才被弃而不用,后人渐渐习以为常,并延续到今天。近年来,中国中医研究院杨梅香等同志,通过对龟甲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等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后证明:①龟上下甲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且龟上甲的出胶量约为下甲的两倍。②以龟上、下甲治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造成的大白鼠甲亢阴虚动物模型,以7个方面、25项客观指标证明了二者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不仅可以滋阴,而且还有化瘀止痛的功效。③二者毒性均很低。这一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在1990年国家药典中,龟甲已明确规定:“本品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与腹甲。”过去,龟甲在收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把乌龟杀死后,剔除筋骨,取其腹甲,洗净后晒干或晾干,称之为“血板”。另一是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称之为“汤板”。一般说来,血板的质量优于汤板。《本草图经》中就曾说过:“龟甲入药,以生脱者为上。”龟甲经煎熬而成龟板胶,功能滋阴潜阳,补肾壮骨,历代医家用以治疗肾阴不足之骨蒸劳热,吐血,久咳,遗精,崩漏,小儿囟门不合等症;它能够改善机体内的代谢失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用于治疗初期肝硬化,高血压病,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用以治疗肺结核患者,可用润肺止咳止血,促进病灶钙化;用治阴虚型慢性肾炎,对消除尿蛋白亦有好处,对肿瘤的防治亦有一定意义。最值得一提的是,龟板有益智之功。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有一名方——孔圣枕中丹,主健忘失眠等症,即以龟板为主。现代还用于小儿多动症,学习障碍,合六味地黄丸同服,亦多有良效。因为肾为“作强之官”,出技巧,龟甲有补肾之功。过去,龟甲入药,宜人丸散或收膏,人汤剂宜久煎,至少应煎1小时以上。所以说,龟板胶的效力优于龟板。但龟板胶的应用并不很久远,明代时尚无“熬膏良”的说法,直到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才见记述。

      此外,龟肉可食,南北朝陶弘景说过:“龟肉做羹腥,大补而多神灵,不可轻杀。”对于这一点,在古代道家书籍中记载更多。龟血可以涂治脱肛,李时珍还说:“龟血治打扑损伤,和酒饮之。”有趣的是古人运用龟尿,滴耳治聋。收取龟尿的方法有三:其一,把乌龟洗净后,放在干净的盘子里,然后让乌龟照镜子,乌龟在镜中见到龟影,则淫性大发而尿自出。其二,用纸点燃,“以点其尻”,亦致失尿。其三,用一根猪鬃或松针,刺其鼻孔,即可尿出。尽管古人有“龟尿走窍透骨,能治喑聋及龟背”的说法,今人已鲜有应用了。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