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杏林拾趣 > 正文
  • 瑶医的故事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0:30:13
  • 核心提示:第四部分理论*覃迅云

    (接上期)痧症是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瑶乡千百年来盛行刮痧、挑痧疗法。痧症,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
    第四部分理论*覃迅云
    (接上期)痧症是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瑶乡千百年来盛行刮痧、挑痧疗法。痧症,又名发痧、痧气、痧麻等。以全身胀累、头昏脑胀、胸腹烦闷、恶心、倦怠无力、胸背部透发痧点,甚则昏迷、四肢厥冷、或吐或泻、或寒或热、或胀或痛、或唇甲青紫为临床特征。
            痧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多见。本病多由体弱气虚者,感受病气、霉气、痧雾暑气等外邪或饮食不洁,内伤肠胃导致气机阻滞、血运不畅、升降失常、盈亏失衡而发病。在金秀、恭城、富川、巴马、都安、江华等瑶族地区,医生们将痧症分为上百种之多,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种疾患。如按发病缓急,可分为急痧症、慢痧症、变症发痧等;按症状轻重,可分为轻痧麻和重痧麻;按其兼症有哑痧、绞肠痧、痧麻夹色、标蛇痧等。按其性质有寒痧、热痧、暑痧、风痧、阴痧、阳痧等。内科的痧症有红头蛇痧、白头蛇痧、马鬃痧、羊毛痧、黑毛痧、红毛痧,、痧麻夹色、箭痧、痧麻、泥鰍痧、蝴蝶痧、翻筋痧、七星痧、红梅痧、电光痧、红头痧、绞肠痧、穿心痧、半边痧、蚂蟥痧、临时痧、标邪痧、太阳痧、条痧、黑铁痧、大肠痧、小肠痧、子午痧、尸厥痧、中雾气痧、五紧痧、天泡痧、天顶痧、吊脚痧、明痧、水鼓痧、母猪痧、玉门痧、白腺痧、吐痧、羊舌痧、羊筋痧、老鼠痧、血沫痧、血流痧、血痧、夹梅痧、夹惊痧、肚胀痧、肝翻痧、角弓痧、足麻痧、身重痧、兔子痧、刺毛痧、青筋痧、流痧、风痧、穿骨痧、穿胸痧、穿膈痧、红珠痧、气鼓痧、海青痧、羔羊痧、偏枯痧、枝黄痧、紫疱痧、脱阳痧、蛇舌痧、阴痧、喉痧、寒痧、闷痧、腕疼痧、蛔结痧、阳痧、黑珠痧、黑物痧、伤寒兼痧、黑齿痧、晕痧、暑痧、暗痧、脑后痧、蚁痧、针腰痧、泻痧、锁经痧、额风痧、蟹眼痧、颠折痧、类磨痧、缠喉痧、鹤顶痧、烂肠痧、铁痧。痧症不是某一种病的专称,由于病症非一,所以治疗也就各异。痧症如若治疗不当,容易变生他病,故瑶族民间有“病从痧起”之说。
    〈上海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