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照眼明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2 10:30:13
核心提示: 石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由伊朗传人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当仲夏,石榴繁花似锦,鲜红如火,耀人眼目。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五月石榴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描绘了石榴花开,一片红火的景象。到深秋硕果高悬,华贵端庄。
石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由伊朗传人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当仲夏,石榴繁花似锦,鲜红如火,耀人眼目。唐代诗人韩愈的诗“五月石榴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描绘了石榴花开,一片红火的景象。到深秋硕果高悬,华贵端庄。石榴园“金房玉隔,万子同苞”被用来象征国家昌盛,民族团结。在民间,石榴被当作礼品,祝其多子多孙,多福多寿,寓意富贵吉祥。
关于石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汉武帝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安石国,在他下榻的宾馆门前有棵正在开花的安石榴树。张骞经常在旁观赏,还不时担水浇灌。张骞完成使命回国时,安石国国王赠金送礼,他一概不受。却请求带回那棵石榴树,国王欣然应允。当夜,一位红衣女子飘然而至,向张骞施礼说:“奴愿与君同往中原。”张愕然,以为是安石国的使女想随自己逃往中原,自为汉使,不能因此惹出祸端,于是正颜厉色予以拒绝。张骞一行在回汉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拦截,冲杀中,把那棵石榴失落了。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亲率百官,出城区迎接。正在此时,只听得一位红衣绿裙的妙龄女郎的喊声:“天朝使臣,教奴赶得好苦。”张一见大惊,这不是在安石国宾馆被自己劝告出门外的那位姑娘吗?于是问道:“你千里迢迢追赶我们是为了什么?”姑娘回答:“奴不图宝贵,只求回报浇灌之恩,中途遭劫,使奴未能一路相随。”言罢忽然不见,化为一棵花盛叶茂的石榴树,张骞恍然大悟,并向汉武帝禀报了在安石国浇灌石榴树的事。帝大喜,命花工将其移植到御花园中。
《上海中医药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