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清代医家沈金鳌及其著作《杂病源流犀烛》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6-06-30 09:00:32
  • 核心提示: 沈金鳌,为清代康乾时期的著名医家,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杂病源流犀烛》是其的代表著作。该书为一部探析中医证治源流的专书.,也是其临床心得的总结。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沈

         沈金鳌,为清代康乾时期的著名医家,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杂病源流犀烛》是其的代表著作。该书为一部探析中医证治源流的专书.,也是其临床心得的总结。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沈氏以脏腑门进行分类,整理各类病证,先分析病证概念,后论述生理病理,再论其治法方剂及名家论述。其中对脾胃病证的理论阐述及辨治系统明了,选方用药亦多有见解。

    一、脾胃病证的辨治

    1.辨病机

        (1)胃痛。沈氏认为大多因邪犯胃脘而引起,  “如食积痰饮瘀血,皆贮于胃中者,故其为病而痛,为胃脘痛也”。因外吸凉风,内食冷物,卒然痛者,宜用二陈汤加草蔻仁、干姜、吴茱萸。因寒者,宜用草果、厚朴、良姜、菖蒲;寒且甚者,宜用荜澄茄。因火者,宜用清中汤。因瘀血者,宜用桃仁承气汤。因气壅者,宜用沉香降气汤。因酒者,宜用干姜、蔻仁、砂仁。因痰者,宜用南星安中汤;如痰甚者,加煅白螺蛳壳;有痰火者,宜用白矾、朱砂,醋糊丸,姜汤下。因诸虫者,宜用剪红丸。因食而按之满痛者,宜用大柴胡汤。胃痛的病机又分虚实两端,按之痛止者为虚,宜用参术散,按之痛反甚者为实,宜用栀萸丸。

        (2)呕吐。沈氏认为因脾胃虚弱所致。因本于脾虚,故易被其他病理困素所侵犯,或为寒气所客,或为饮食所伤,或为痰涎所聚,应察其虚实病机而分治之。

    2.辨体质

        (1)泄泻。沈氏认为老人泄泻的治疗,应不同于一般泄泻洽法。不可拘泥于渗泄、分利之祛。“以人生五十后,升气少,降气多,渗泄分利,是降而益降,益其阴而重竭其阴也,必用升提阳气之品”,根据老人的体质特点,宜选用升麻、柴胡、独活、防风、甘草,佐以白术、附子、补骨脂,升阳举陷,健脾益气。

        (2)大便不通。沈氏认为妇人产后便秘因失血过多,津液亡失,宜用八珍汤化裁,而妇人风秘者则宜用大麻仁丸。老人便秘各有原因,不可一概施用硝黄,以“老年气血虚津液往往不足,切不可轻用硝黄,恐重竭其溥液,致秘结更甚也”。若因肠胃积热,宜用疏风顺气元。若因风秘,宜用小皂角丸。若虚而兼风秘,宜用二仁丸;若虚而兼气秘,宜用橘杏丸;若虚而兼血秘,宜用苏麻粥、三仁粥。沈氏对于便秘以脾约丸主之,认为只宜古,而不尽宜于今。  “盖古人壮实,开泄犹可,今人气血多有不充。此丸以大黄为君,当大病后,或东南人虚赢,恐虽热甚,而偶误服此,必脾愈弱而肠愈燥也。”只宜当归润燥汤、苁沉丸、润肠丸以滋养阴血。治疗时需审知其人体质强弱与否,若热结太甚,或西北充实之人,犹可似脾约丸投之,否则应谨慎使用。

    二.脾胃病证的选方

    1.二陈汤

        二陈汤是燥湿化痰之主方,方中半夏为君,陈皮为臣,佐以茯苓,甘草为使。沈氏以其为基础进行化裁,运用于胃痛、呕吐、泄泻等多种脾胃病证。如外吸冷风,内食冷物之胃痛另加草蔻仁、干姜、吴茱萸。因火而胃痛者另加黄连、山栀、草蔻仁、生姜。虚而挟热之呕吐另加山栀、黄连、竹茹、枇杷叶、葛根、姜汁、芦根。痰满胸喉之呕吐另加枳‘实、砂仁、桔梗、厚朴、姜汁。素本中寒,用热药太过至呕逆者另加沉香、白蔻仁。由怒中饮食呕吐,胸满膈胀,关格不通者另加木香、青皮。湿痰留于肺中,大肠不固之泄泻另加海浮石、青黛、黄芩、神曲、姜汁、竹沥。

    2.理中汤

        理中汤是温中散寒之主方,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佐以白术,甘草为使。沈氏治疗虚寒证候的脾胃病证均选用此方,如虚寒之胃痛,邪在下脘之呕吐,虚而挟寒之呕吐,客寒犯胃之呕吐,反胃等。又如呕吐由七情得者,用理中汤加乌药、木香、沉香。泄泻因湿兼寒者,用附子理中汤加肉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