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中国长白山健康养生文化论坛”举办前夕,朱桂祯、艾长山等学者把他们辛勤研究的成果——《长白山养生文化》系列丛书,奉献到读者面前,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长白山养生文化》系列丛书,包含《长白山冰雪文化》《长白山民俗与养生》《长白山中草药故事》《长白山民间故事》《舌尖上的长白山》等5册,涵盖面广,信息量大,挖掘度深,影响力强,是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医学、生存与生活、传统与现代在结合中碰撞、琢磨,在交流中融合、丰富的产物。书中有对历史的考据、对民俗的考察、对学术的探究、对生活的体验,从雅文化的立意展示俗文化的宝藏,用俗文化的视角鸟瞰雅文化的精华:雅俗共赏,深入浅出以求索学术之真;图文并茂,由表及里而勾勒文化之美。情含惟妙惟肖处,意在可圈可点中,不经意间把人们带入长白山那如醉如梦、似神似仙、半天半地、美轮美奂的遐想或回味。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人类的所有休闲活动中,旅游是最具代表性、最受人们青睐的一种,因为人们的健康生存、生活和生命,需要和谐自然、和谐社会的支撑,回归自然怀抱、适应社会变化,是最基本的趋势和法则。其中,亲山近水的休闲生活和科学有益的养生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山水旅游中,长白山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以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森林、火山、熔岩、云雾、冰雪为一体的旅游景观,构成了一道具有多元化风格的诱人的风景线,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对长白山的美丽,历代赞颂者也不在少数,如乾隆皇帝在《祭长白山文》中说的:“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元代诗人王结在《辽东高节妇》中赞的:“天东长白近蓬瀛,缥缈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已绝,青鸾独跨上瑶京”等,都为后人留下了美谈。
山水休闲文化的命脉,本质是健康养生。开阔胸怀,立志高远,热爱生活,增加智慧等内涵,是它深藏于内的健康学追求。山水旅游作为一种运动,它有利于骨骼肌肉坚强度的增殖,使人的肌肉壮实、关节灵活;有利于呼吸运动的加强,使人的呼吸肌发达、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血液运行的改善,使人的心力加大、血液储备和输出量增多;有利于消化功能的健全,使人的胃口大开、食欲改善;有利于大脑机能的调节,使人的心情愉快、思维敏捷;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提升,使人的自身素质提高、抗病能力增强。爬山观景,听鸟兽和鸣,能产生轻松感,使疲劳的肉体得以缓解、紧张的精神得以释放;凝视远山近景及鸟兽类的动作,能使人注意力集中,精神条理化,不仅对预防眼病、提高视力有利,而且可以直接起到对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山川秀美的自然风景地,含有丰富的对健康有利的空气负粒子,对活跃机体交感神经、改善呼吸功能、促进细胞新陈代谢都有积极帮助。据研究证实,经常接近绿色植物,对改善、缓解、减轻、治疗精神病、皮肤病、慢性咽炎、高血压病等的一些症状,都有确定的作用。在山水游中洗浴温泉,是极具吸引力的项目,其治病健身的原理,除温水固有的舒张血管、活血洁体之外,温泉水中含有的大量有益于人体的成分则是寻常洗浴无法得到的,不少疾患可以在洗浴中获得治疗和康复。
山水休闲文化的根基,与中医药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药用原材料,大多生长和出产在山水之间,游山水不仅可以了解相关中医药知识,认识或采集中药,而且可以利用其自然芳香为健康服务。长白山的特产松子、松茸、榛子等,都是药食两用的珍品;长白山的天然药物人参、灵芝、党参等,都是道地的关外药材。纵观中医药物学史,历代本草的发现都离不开山水这一特定的环境:最早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老祖先踏遍千山万水采撷来的明珠;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成就了的辉煌。以中药为基质的药膳,自古至今与人民的生活胶结,成为养生活动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由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加工而成的保健品,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迅速形成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
山水休闲文化—中医药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链条,中医药学是链条上的枢纽,山水休闲养生文化是枢纽上的珠子。由它体现出的亲近自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作为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让山水游走出单纯的“玩儿”的概念,通过认真挖掘、研究、提炼、引导,让它释放出更多、更有益的与健康生存、健康生活、健康长寿相关联的智慧因子来。
《长白山养生文化》系列丛书,在长白山的平台上拉起了一道光彩夺目的靓丽穹幕,相信它一定会对吉林、对全国中医药养生事业的发展产生启迪、放大作用,受到政府支持、大众欢迎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