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的作者为清代医家赵学敏,其自幼酷爱医药,尤喜欢收集各种医药书籍,采集民间治疗经验。走方医周游四方,手持“串铃”游动行医,故又称为“铃医”。走方医属于走江湖的,行事诡秘,行医惟求速验,不求万全,每多坑蒙劣迹,故素为正统医家所不屑。赵学敏在与一位较有名气的老铃医柏云交谈时,却发现某些走方医术与古代的某些深奥理论相符,并不比那些徒有虚名的医家要差,如其在《串雅•自序》中所言: “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故而,赵氏记录了柏云的口授,并加入了自己收集的一些民间医药知识编为《串雅》一书。对于书名,“串”是“顶、串”(走方医用药行话)的简称,“雅”是将“顶、串”术整理后由俗入雅,从而有利于医家使用。可见,赵学敏对于走方医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极大。
《串雅》分为《串雅内篇》和《串雅外篇》,各有四卷,所以实际上该书的全称为《串雅内外篇》。《串雅内篇》的卷一和卷二讲截药,分为总治门、内治门、外治门、杂治门;卷三和卷四讲述了顶药、串药、单方等内容。《串雅外篇》分别讲述了禁方、选元、药外、制品、医外等内容。该书内容宏富,较为全面地记载了走方医的技术。
《串雅内外篇》绪论载有:“走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邑,仓卒即有。能守三之要者,便是此中之杰出者矣。”道出了走方医最精华、也是中医临床最可取之处。俗谚曰:“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赵学敏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认为走方医术不可小看,并强调要善用这些贱、验、便的医疗技术。医家赵学敏即是通过《串雅》一书,揭开了笼罩走方医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了走方医神奇的诊疗技术。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您来电(0533-7538787)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