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树德堂赋》今解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单德成 时间:2013-10-28 09:29:00
  • 核心提示:  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特别在十九世纪成为医学继温病派后的一支新军,业绩彪炳。百余年成就一门医派,走出6位御医(含征君),堪称中国医坛奇迹。  当时的孟河,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江南小镇,却设有中

      孟河医派是近300年来逐渐形成的江苏医家一大流派,特别在十九世纪成为医学继温病派后的一支新军,业绩彪炳。百余年成就一门医派,走出6位御医(含征君),堪称中国医坛奇迹。

      当时的孟河,一个百十户人家的江南小镇,却设有中药铺10多家,可见当时医事之盛。其中树德堂药号,是由马生宝个人投资500元大洋,在清代时期开设的。50年代树德堂公私合营,后隶属于“武进药业”,2002年转制成为中诚医药公司的连锁店,但在中诚中医馆内,仍保存着108年前光绪年间由思补山人撰写的“树德堂赋”,以作为镇店之宝,其中倡导的“采药必期道地,修合必欲精良”的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至今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原文及译文如下:

      “树德堂赋”原文

      尝闻神农尝百草以知药性,歧伯答素问而识病情。人非至真,谁能不病,暑湿风寒六淫感于外,喜怒哀乐七情动于中,以及饥饱劳役之不时,元气因之而戕贼,则疾病生焉。所以补偏救弊,有足以挽回造化之权者,惟药是赖,药之功大哉矣。上古医家医药相连,即国初之诸名医莫不关心注意于药性之中,必躬亲其事而后已。故灵胎有兰亭局之设,天士有炼丹房之名。仆有鉴于斯,此树德堂药号之设所由起也。至采药必期道地,修合必欲精良。庶几投剂辄效,立起沉疴,俾不愧树德之名云耳。

      光绪乙巳九秋  思补山人谨识

      “树德堂赋”译文

      听说神农通过尝百草而了解药性,歧伯在《素问》一书通过与黄帝的问答而认识病情。人不是神仙,哪个能不生病呢?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感于外,喜怒哀思悲恐惊等七情动于中,以及饥饱、劳役不时侵犯,人体的元气因此而受到伤害,则造成疾病的发生。所以补偏救弊,有足够能力使之恢复到正常的,只有依赖药了,药的功能非常之大。古代医家一直认为医药是相连的,就在清代之初,诸位名医没有不关心和重视中药的,做到事必躬亲。所以徐灵胎设立了兰亭药局,叶天士设置了炼丹房。我有鉴于这些原因,认识到树德堂药号之开设的由来啊!所以采收药村必须道地,药村的炮制必须精良。这样,才能够让药剂服用后就有疗效,沉重的疾病也会立即恢复。只有如此,才会不愧对“树德”的名称啊!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秋季  思补山人撰写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