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中医泰斗吕炳奎“医训”,倍感亲切,一代大医的风貌,形象如在目前。其亲切教诲如耳提面命,刻骨铭心。医训曰:“一,医为仁术,济世活人,医家有割股之心,这是医界之美德,民族传统之美德。二,以仁爱之心,救死扶伤,扶贫济困,善心善意为病家服务。三。努力学习,虚心求教,不骄不躁,与人为善。四,弘扬华夏文化,积极继承祖国的医药学,使之发扬光大,屹立于世界,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医训以仁术、爱心、读书、继承和发扬等方面告诫大家,做医人的准则。语言通俗,易懂易记,却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古代医家孙思邈把医为仁术的精神予以具体化,他在其所著的《大医精诚》一书中写道:“凡大医治病,苍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媸姘,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署,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上述的寥寥数语,已将孙思邈的高尚医德情操。展示在人们面前。然今之医者,谁还愿在“仁”、“德”、“勤”、“善”方面去煞费苦心。正如张仲景所云:“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推名利是务。……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侯曾无仿佛,明堂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医疗受到市场化冲击,医德医术世风目下.医药卫生系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怪圈。仁心淡化,见利忘义,医患关系急剧升温。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邻居小王说,他家小孩这感冒,在医院治疗花了1500元,而且是非常权威的医生开的。其实这样的情况何止小王一家。如今治个感冒动辄花几百至千元的现象非常普遍。据专家介绍,临床上出现过度医疗很普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过度用药,尤其是滥用抗生素;过度检查,不管病情需要与否,开检查一大堆;过度治疗。扩在手术适应证范围;手术滥用。特别是剖宫产,在某些医院已超过70%。小病大治,大病豪治,无病滥检的“过度医疗”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人们普遍认为。是由于医务人员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药品回扣。开单提成制度下的医生逐利行为,是造成过度医疗的主要原因。为了经济利益,违背医学规范和伦理原则。是不道德的,也违反了相关法律的原则规定,造成严重后果要承担法律责任的。目前虽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但收效甚微。医院要发展,需要更多收入,医生所开收人多,也常得到院方的嘉奖。再则。医患实行举证倒置,医生实施的“防护性医疗”等问题也是造成过度医疗的生要原因。
医生之所以出现如此现象,有着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既是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出现这些问题除有着经济、政策、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外,与医生的道德修养不无关系,比如说,明知病人是很普通的病,而且能够十分有把握地解决问题,但他却不这样做,而偏偏给病人开一大堆检查单,昧着良心让病人去花钱。而实际就是将医院的购进高额医疗设备所花的钱转嫁到病人身上。这样增加了医院的收入,而自己也能从中分得一杯羹。亦为自己实施了“防护性医疗”。可谓一举两得。
重读医训,会给我以人性化训示!践行医训,任重而道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