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雷公炮炙论》经典炮制方法及研究

  • 来源:《现代中药》 作者:张成俊 周澜 时间:2007-07-24 17:07:37
  • 核心提示:l 《雷公炮炙论》概述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总结,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制药学专著,它的问世初步

    l  《雷公炮炙论》概述

        《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全面总结了南北朝刘宋时期以前的中药炮制技术和经验,是中国历史上对中药炮制技术的第一次总结,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制药学专著,它的问世初步奠定了炮制学基础,使中药炮制成为一门学科。《雷公炮炙论》原著早已亡佚,这一书名,始载于宋代《图经本草》,后被宋·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引用,流传至今。建国以后,由王兴法辑校整理而成的(辑佚本)问世,并将雷氏原著散落在各家本草著作中的精髓内容尽录其中,基本上较为符合雷氏原作的面貌。该著共分上、中、下三卷,所载药物268味。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炮炙、煮熬、修治等理论和方法。该著全面论述了中药炮炙前后的制备基本知识,包括真伪优劣药材的选择、修治和切制、文武火候的掌握、以及醪醯辅料的取舍和操作工艺流程等。此外,还介绍了中药饮片的贮藏、炮制作用及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并系统地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被后世奉为中药炮制的经典准则。正如敦煌出土《五藏经》所云:“雷公妙典,咸述炮炙”,它对后世中药炮制事业的发展影响颇深。明代李中梓的《雷公炮炙药性赋》和明代缪希雍撰写的《炮炙大法》等著名的中药炮制专著均是在整理《雷公炮炙论》的基础上,分别汇总了一些民间炮炙经验而著成,从而使中药加工炮制技术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中药炮制学。  

        在《雷公炮炙论》中所提到的中药炮炙方法就达17种之多,被后世称为雷公炮炙十七法。其中包括炮、炙、煨、炒、煅、炼、曝、水飞等常用的炮炙方法,这些方法大都实用性强,至今仍然沿革引用。在现代中药炮制学(五版)高等教材中,仍然是炮制教学的基本内容。该著作在今天仍不失为“如法炮制”的重要准绳。现就雷氏经典的炮制技术常用的炮制大法,简述如下。

    2《雷公炮炙论》中常见炮制方法

    21  炮法  又称炒法。雷公云:凡修事斑猫(),用糯米、小麻子相拌同炒,待米黄黑出,去麻子等,去两翅、足并头,用血余裹,悬于东墙角上一夜,至明取用”。斑蝥有剧毒,气味奇臭。米炒能降低其毒性及矫正其臭味。从雷氏对斑蝥的炮制,完全符合现代炮制原理,该法并沿用至今,足见雷氏首倡米炒斑蝥等昆虫类毒剧药物是科学的。正如《内经》中提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勿使过之,伤其正也”的指导思想。

    22炙法雷公在论述炙法中,最典型的是淫羊藿加羊脂油炙。因羊脂油含硬脂酸及软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约7080%,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约2030_。雷氏云凡使,须用夹刀夹去叶,四畔花()尽后,细锉,用羊脂相对拌炒过,待羊脂尽为度。”此法一直沿用至今。早在公元四世纪时,他就发明了用羊脂油炙的方法,历经千余年的实践证明,用羊脂油炙淫羊藿,是非常符合现代中药炮制作用的。据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主要含有淫羊藿甙,能兴奋性机能,主要能使精液分泌亢进,精囊充满后,刺激感觉神经,间接起到兴奋性欲作用。因此,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用于阳萎、早泄等肾阳不足之证确有良效。

    23监法现称(),即将药物置于沸水中烫,多以种子类药材的炮制方法,脱去种皮为度。如()杏仁,以雷氏的炮炙方法为例:“凡使,须以沸汤浸少时,去皮膜、去尖,擘成两片。”依杏仁()法,基本上符合现代中药炮制规范所遵循的法则。据现代炮制原理研究表明:指出()制苦杏仁应用沸水,用水量应为苦杏仁的10倍,煮烫时最好5min为宜,锅水应始终保持沸腾状态,宜经常搅拌,经煮制后,使杏仁酶被破坏,保存杏仁甙可达65%以上,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苦杏仁的药效。

    24煅法  以煅淬自然铜为例:雷氏日锤碎,甘草水煮一伏时时,取出,碾碎,以醋浸一宿,用密闭煅法,煅二伏时,冷后、再研极细,每五两用醋二镒”的炮制方法。从雷氏对本品的煅制法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炮制方法、时间、规格、辅料比例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对于指导炮制矿物、贝壳类及临床上特殊需要的药材等,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在密闭煅中,以煅制血余炭为例:“凡于丸散膏中,先用苦参水浸一宿,漉出,入瓶子,以火煅之,令通赤,放冷,研用。”因本品不能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经现代炮制研究表明:头发中含有胱胺酸,是角蛋白的一种元素,此外还含有脂类。经煅后能加速血凝作用,并使粘膜毛细血管收缩。其止血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钙铁离子有关。在南北朝时期,雷氏就首次提出以苦参水浸漂、用瓶子闷煅血余炭的煅制法,这是古代人们长期用药方法的经验总结,至今仍有应用的价值。

    25蒸法  雷氏利用蒸制法蒸制的药物较多。例如:地黄、黄精、肉苁蓉、山茱萸等,其中应用的蒸制方法和辅料也很全面。他在论述蒸法中最为讲究的药物要数地黄、山茱萸。雷氏云:“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在蒸制地黄项下,他从采集、净选、加工容器、辅料及其制作方面,都作了详细的叙述,根据现代炮制理论表明,地黄经酒制后,则药性由寒转温,主补阴血,且借酒力行散,起到行药势,通血脉,更有利于补血,使地黄滋补而不腻。记述蒸制山茱萸项下云:“使山茱萸,须去内核。每修事,去核了,一斤,取肉皮用,只称成四两已来,缓火熬之方用。能壮元气,秘精。核能滑精。”他指出炮制山茱萸“须去内核……核能滑精”之说,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十分宝贵的启示。

    26煮法  是中药常见的一种炮制方法,即将药物与清水或加液体辅料(如酒、醋、药汁等)同煮的方法。雷氏的煮法也是形式多样,煮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雷氏特别在炮制毒性或烈性药物方面,经验十分丰富,目的非常明确。在’此,仅举川乌为例,雷氏云:“若阴制使,即生去尖底了,薄切,用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然后漉出,于日中晒令干用”。并称“凡使须阴制,去皮尖了,每十两,用生乌豆五两,东流水六升。”由此,可以判断雷氏用东流水加乌豆浸泡川鸟五昼夜的时间,符合现代炮制原理。据炮制研究表明:其解毒机理是乌头在较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过程中,剧毒性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较小乃至很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之故。

    27煨法  在古法炮制中被历代广泛应用,系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埋于热火灰中煨之使熟,相当于古代的炮法。雷氏在煨制法中也应用得恰到好处,例如煨制肉豆蔻,雷氏云:“凡使,须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豆蔻,于糖灰中炮,待米团子焦黄、熟,然后出,去米……。”由此,可看出雷氏煨制豆蔻的目的。因本品含大量油质,有滑肠之弊,并有刺激性,经煨制后降低了油质,免于滑肠,减少刺激性,从而增强了固肠止泻的功能。

    28水飞法雷氏在飞制朱砂时日:以东流水淘令净,干晒,又研如粉。”又如飞制雄黄时日:“凡修事……捣如粉,水飞,澄去黑者,晒干再研,方人药用。”综上二药水飞法中,可以看出雷氏对水飞法都有精深的研究,明确水飞的炮制作用,对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在古代即能通过水飞的方法使药物达到极细和纯净,便于制剂与服用的目的。当今水飞法仍然是炮制特殊药材不可替代的方法。

        此外,浸制法如酒浸当归、补骨脂、常山、百部等,醋浸白花蛇、蜜浸紫菀等法,尚可普遍应用。雷氏十七法中还创制了如曝、露、炼、制、度、伏、镑等法,现在基本不常应用,本文不再赘述。

    《雷公炮炙论》是中药炮制学最早的专著,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必须对它进行认真研究,要逐步应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中药炮制原理,指导和促进炮制方法的改革创新,炮制工艺的统一,饮片规格标准的制订,从而提高药品质量,保证其临床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