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危北海脾胃病学术思想探讨(2)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2.2胃气虚与脾气虚不同 危先生认为,胃气虚与脾气虚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虚弱则受纳障碍,脾气虚弱则运化不健。胃气虚弱临床表现为胃脘痞闷,嗳气呃逆,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而致大便不实,舌淡少苔,脉弱,治之以小半夏汤;胃气

    2.2胃气虚与脾气虚不同

        危先生认为,胃气虚与脾气虚不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虚弱则受纳障碍,脾气虚弱则运化不健。胃气虚弱临床表现为胃脘痞闷,嗳气呃逆,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而致大便不实,舌淡少苔,脉弱,治之以小半夏汤;胃气虚弱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胃气虚寒,危先生喜用丁香吴茱萸汤作为主方,用药如干姜、黄柏、丁香、炙甘草、柴胡、橘皮、吴茱萸、升麻、半夏、黄芪、人参、当归、苍术等。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以致出现饮食不化,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四肢乏力,倦怠嗜卧,面色萎黄,下肢浮肿,便血崩漏,舌苔薄,舌质淡,脉虚缓等症状,治则以健脾益气为主,用四君子汤为基本方治之。

     

    2.3脾病宜细分

        脾气虚弱与脾阳不足俱是脾病,但两者亦有程度上的差别。脾气虚弱可以发展为脾阳不足,脾阳不足除具有脾气虚弱的临床表现外,主要为有寒象,症见腹痛绵绵,泄泻清冷,或腹胀有冷感,食纳不佳,食后不易消化,四肢不温,小便不利,身觉困重,甚则周身浮肿,舌质胖嫩且淡,脉沉迟,宜用理中汤温中健脾;若兼肾阳不足,当用附子理中汤;如土虚寒木侮,用黄连理中汤。依据危先生的临床经验,一般脾阳虚多用于姜,胃阴虚宜用生姜。临症时亦应对脾阳不足与脾阴不足做鉴别,其关键在于,脾阳不足多表现为下利,甚至完谷不化,可有停痰积饮,治宜温补脾阳;脾阴不足主要体现在大便干结难通,皮肤干燥而粗糙,或有消渴,治宜滋养脾阴。

     

    2.4胃病当详审

        危先生在临床上对胃气虚弱与胃气虚寒的辨别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二者俱是胃病,但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应区别对待,胃气虚寒是胃气虚弱进一步的发展。胃气虚弱主要指胃之受纳功能虚弱,以致出现胃脘痞闷,嗳气,不思饮食,或食不消化而致大便不实;胃气虚寒则不仅胃之受纳功能失调,而且会出现功能失调导致的精微亏乏,治疗用小半夏汤或橘枳姜汤,甚者可用黄芪健中汤或丁香吴茱萸汤。胃气虚寒亦称胃阳不足,轻则气虚,重则阳虚,虽属同一范畴,但有轻重之别,气虚者未必寒象,而阳虚者则否。

     

        胃阴不足与胃阳不足亦是危先生临床辨证的重点,胃阳不足主要表现为口淡,不思饮食,或虽食而不能转化,胃脘满闷而痛,或朝食暮吐,治以温补胃气,胃阴不足主要表现为口干,食难下咽,或饥而欲食,胸中嘈杂,或胃脘灼热而痛,大便燥结难通,治以滋养胃阴。

     

        危先生从医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著述颇丰,侍诊几年,心有所得,管窥之见,以飨同仁。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