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危北海脾胃病学术思想探讨(1)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 危北海教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他治学勤奋,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尤擅治疗脾

        危北海教授是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内脾胃学说开创人之一。他治学勤奋,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尤擅治疗脾胃疾患。作为危先生的学生,随先生侍诊,对他的学术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危先生对脾胃学说和脾胃虚证研究的成果,其精华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探索脾胃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为脾胃学说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危先生认为人体疾病,尤其是脾胃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是脾胃内伤所致,即李东垣所说:“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为此,危先生从脾脏本脏及脾脏与他脏的相关关系方面探讨脾胃虚弱在慢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和诊治中的意义。

     

    1.1脾胃主运化方面

        危先生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生理功能上看,脾升胃降,共同完成腐熟水谷、升清降浊以化生气血的过程。在病理变化上,倘若脾胃虚弱,失其健运之力,则脾胃不能升清降浊,使饮食不化,中焦阻滞,可以产生脘腹胀满、纳食不佳、呃逆反胃、嗳气早饱、大便失调等症。在治疗上,危先生常用“健脾理气方”(党参、枳实、茯苓、半夏、木香、焦四仙、厚朴、郁金、鸡内金、大腹皮)。方中党参健脾胃之气为君药;茯苓助党参健脾,且可祛湿;枳实、厚朴行气和中,除胀消满;木香、郁金亦可助枳实、厚朴行脾胃之气;半夏消痞除胀;焦四仙、鸡内金健脾消食,使食积得消,积滞自除。上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颇佳。

     

    1.2脾为之卫方面

        危先生认为,中医理论所讲的“脾为之卫”,是指脾有卫外的功能。危先生把中医的脾胃内伤、正虚邪实的发病机制与胃黏膜防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两者失衡而发病的学说,结合起来分析,用来阐明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的病因病机。他认为HP作为外邪,构成胃黏膜防护因子的减弱,即胃黏膜保护作用的降低和攻击因子的增强,才导致HP感染和胃病的发生。

     

        治疗上,多采用“四黄调胃汤”(黄芪、党参、白术、黄连、黄芩、黄柏、槟榔、厚朴、丹参、白芨、三七粉、甘草)。方中选用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取其扶正之意;白术健脾燥湿,使脾胃之气健运;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祛湿;槟榔、厚朴行气导滞,使脾胃之气不致呆滞,即通则不痛之意;白芨制酸止痛;丹参、三七粉活血化瘀,缓急止痛。共奏健脾清热、除湿止痛之功。若兼有肝郁气滞之胁痛,可加郁金、赤白芍疏肝解郁,缓急止痛;兼腹胀纳食差,可选用大腹皮、焦四仙健脾消食,行气导滞;若反酸胃脘部喜暖怕凉,可加吴茱萸、木香。

     

    1.3肝木克土方面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即所谓木郁克土。反之,如果脾失健运,也会引起肝之疏泄异常,导致“土壅木郁”。现代医学认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幽门括约肌舒缩功能障碍可引起胆汁反流和胃肠功能障碍,导致胃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和炎症反应。由此认为肝郁脾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胆汁反流和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相似。基于上述观点,危先生长于用健脾疏肝和胃之“胃胆汤”(苍术、茯苓、黄芩、黄连、干姜、木香、吴茱萸、枳实、柴胡)治疗属肝木克土之反流性胃炎。方中苍术、茯苓健脾和胃,鼓舞脾胃之气;柴胡、枳实、木香、疏肝理气,调畅肝之疏泄;黄连、吴茱萸则取左金丸之意。共成疏肝健脾之方。

     

    1.4培土生金方面

        危先生认为脾主运化,肺司呼吸,脾运化水湿的功能,需借助肺气的肃降,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就会寻致肺气不足,所谓土不生金。因此在治疗上采取培土生金的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时,常会伴有消化道继发性损害。危先生在治疗属于脾虚证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时常用“健脾益气宣化汤”(生黄芪、党参、白术、忍冬藤、前胡、生赭石、沙参、桑白皮、陈皮、半夏)治疗。方用生黄芪、党参、白术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即取其培土生金之意,余药则功在宣肺化痰,降逆止咳,使金得生,咳喘自除。若腹胀甚者,多加人枳实、厚朴;食滞不化者,选用焦三仙、内金;大便干者,加焦槟榔。

     

    2脾胃病中脾胃虚证的不同证型应详加辨析,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1脾阴虚与胃阴虚有异

    危先生认为,脾阴虚与胃阴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升降、运纳方面。胃阴主濡润食物,腐熟水谷,故胃阴虚为胃纳不佳,或纳而不化,又有阴虚之象者,多表现为饥不欲食,食不知味,或消谷善饥,口渴欲饮,干呕呃逆,胃脘灼热,便干溲少,多见于外感热病后期及内伤消渴等症。治宜养阴润胃,生津止渴。危先生常用“益胃汤”之类加减,药如沙参、玉竹、石斛、麦冬、花粉之类。脾阴虚乃脾失运化或脾气不升,又有阴虚之象者,多表现为腹胀纳呆,皮肤干燥,肌肉消瘦,唇红燥裂。多见于内伤杂病、久泻久吐之后。治疗可采用补脾滋阴法,危先生擅长用药如人参、怀山药、白扁豆、薏苡仁、莲肉等,或“慎柔养真汤”(四君子汤加山药、莲肉、白芍、五味子、麦冬、黄芪),取甘平、甘凉、质地濡润之品,意在补而不燥,滋而不腻。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