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名著广览 > 正文
  • 从《内经》《难经》谈先天精气之养护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45:36
  • 核心提示:《黄帝内经》开卷第一篇即为《上古天真论》。天真,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如《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入欲之杂也”;第二种指人体禀赋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天寿”;第

    《黄帝内经》开卷第一篇即为《上古天真论》。天真,大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指自然纯真、质朴无邪的天性。如《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自然之真。毫无入欲之杂也;第二种指人体禀赋的自然寿命,又称为天年天寿;第三种天指先天,真指真气,亦名元气。如李东垣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即天真指先天真元精气。以上三说,第一种将天真之气天生本性混为一谈,不甚妥帖;第二种以天年天真无法解释保养天真以尽终其天年等问题;第三种根据篇中内容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因善于养生,保全真气,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第三种解释较符合经旨。《内经》将养护先天精气放在全书的首篇,由此足见其重要性。

     

        l先天精气与人体生理状态

        天真外,先天精气又名原气真气,还有医家名之为肾间动气。如明·孙一奎说: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三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难经·三十六难》说: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地指出了先天精气根于肾,它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于肾中精气化生。肾中精气以受之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补养。如《景岳全书》说:故人之自生以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生者不小。《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由此可见,先天精气以肾为根,又蒙后天精气滋养,通过三焦而流行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

     

        《内经·上古天真论》中以大量篇幅论述肾气主导着人体各个时期的生命状态。如云:女子七岁,肾气盛,发长齿更。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此处生动地描写了随着肾气在人体经脉里从盛满到衰少的变化,人体也相应地呈现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篇中还举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阐明若能卓有成效地保养先天精气,使其在经脉里保持盛满并流通不患,则可祛病延年,寿命超乎常理。

     

    2先天精气与人体抗病能力

        《难经·第八难》说: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这段话提到肾间动气(先天精气)为守邪之神。即与人体抗病能力紧密相关。这一方面体现在先天精气合后天精气及自然界的清气转化为各种人体的气,如宗气司呼吸、行气血;营气营养五脏六腑;卫气护肌腠、御外邪等等,它们皆属正气,共同担负着维护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抗御外邪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先天精气与奇经八脉的关系上。笔者认为,胚胎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先天精气在奇经八脉中运行,属先天经络系统,依靠先天的胎息来推动,即李时珍云: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胎儿出生,一声啼哭使先天经络运行状态转为后天十二经络运行状态,依靠后天的呼吸来推动,先后天精气共同承担并主导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此时,奇经八脉转为辅助作用,犹如湖泊,使有余之精气蓄积于八脉中,作为十二正经的坚实储备,当人体处于紧急应激如疲劳、疾病、竞技等状态,十二正经经气需要大量补给时,储备于奇经八脉中的精气即反哺十二经经气,满足人体的急需;另外,当十二正经中滞留病邪时,奇经中储备的精气又可协助驱邪外出,以维护人体的正常机能,因此,《难经》称先天精气为守邪之神

     

        3养护先天精气与临床

        人之脏腑相互联系,以先天精气为其功能活动之原动力,出生后又不断得到后天精气补养,两种精气,合化为一,封藏于肾中,成为人体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古代医家多从此畅言病机,如张锡纯云:人之脏腑,一气贯之,如营垒相连,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它处可为之救应。一气指原气,即先天精气。赵献可《医贯·五行论》:近世人皆日水克火,而余独日水养火;世人皆日金生水,而余独日水生金;世人皆日土克水,而余独于水中补土;世人皆日木克土,而余独升木以培土。此处水指肾中封藏之精气。心属火,为君主之官,主神明,但需肾精上济,心火才能旺盛,火旺而升清阳,令天气与地气交合,阳升阴降,肾水滋生,复济心火,如此良性循环;肺属金,司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气之枢纽;而肾为水之下源,肺之一宣一降皆根于肾,肾精充沛,命门火旺,才能有力地助肺宣发肃降,使水之源头上下相应,呼吸绵长;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但需冲脉与肾经并行,合先后天真气,方始行化水谷、生气血之功,脾胃化生之气血又可补养先天肾精,二者相辅相成;反之,若无先天肾水之滋润,如大地内无活水蕴藏,而易焦干,万物不能生长;无先天肾气之温养,脾不运化,气血无由滋生,如万物之无阳光温煦;肝胆属木,同样需要先天肾精之滋养,才能条达、茂盛,若无肾水滋润,木即为枯木,致令风证内生;同时,脾土亦需要肝木为之下募肾水以助运化,上传脾精以升清阳,故云升木以培土,皆以养护肾中精气为要旨。临证宗此旨处方,每能效验,下面附2例,以期抛转引玉。

     

        案l,林某,女,30岁。诉恶心,呕吐伴头晕2d,寸脉平,关部稍数,尺脉弱,舌中后部黄腻苔。诊为肾水不能上达中焦助其运化,而致肠胃湿热积聚,阻碍清阳上达头目。故取照海左针刺用平补平泻加悬灸,术中患者自云有气经足上行至腹,留针30min后出针,患者言恶心欲呕及头晕症状减去大半,头目清爽,嘱其服清热利湿中药1剂后,告痊愈。

     

        按:照海为肾经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取其针刺以平补平泻法导气,并以艾灸助气上行,温养中焦及头目,消除患者症状,复以中药清利积聚湿热而收功。

     

        案2,李某,男,71岁。诉咳嗽反复发作半年,既往有慢性咽炎史。患者自觉喉中有痰,咳吐不爽,夜咳甚,经多方治疗不愈。诊患者左尺脉弱,关弦,右寸脉滑;舌质嫩,苔薄黄。诊断为肾精不足兼痰热蕴肺之证。处以养肾清肺方:熟地3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砂仁6g后下,磁石30g(先煎),麦芽60g,知母10g,龙胆草3g,薏苡仁30g,黄柏10g,茯苓30g,浙贝15g。3剂,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1剂后,自觉喉中清利,痰明显减少,睡眠等亦转佳,3剂后续在原方基础上加五味子10g,7剂后,诸症减轻,以健脾益胃方收功。

     

        按:上方以熟地、枸杞子、菟丝子、磁石养先天之精,麦芽、砂仁并少佐龙胆草以开胃,浙贝、茯苓、黄柏、知母以降肺火,清痰热。后进健脾益胃方,旨在补后天、养先天。

     

        4养护先天精气对社会的普适意义

        在《内经》中,提到各种保养先天精气的方法,如调摄精神、顺应自然,锻炼身体、节制饮食、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笔者认为,提倡养生之道,有利于国计民生,对社会和国家有积极的意义。比如青少年早恋问题,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和学习的大好时机,《内经》云:肾藏志。先天精气封藏稳固,才有利于人在青少年时期树立远大志向,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如将精力耗费在过早的恋爱,则可以说既是其自身的损失,也是国家的损失。古代及现代很多名医都非常重视养护自身精气,如吉良晨先生积极倡导太极拳,强化正气,防御病邪,抗击非典;邓铁涛先生每日坚持八段锦及养生调摄,年高八旬而精神抖擞,他们医人之余也成为众人养生之楷模!

     

        《周氏经络大全》云:诸家滋阴为先,不其然乎?  曰:阴至剥尽,必曰复天见天心,坤为履霜,终之以诀,扶阴乎,否。其义为:各位医家治病都以滋阴法为先导,不是这样吗?答:阴液耗尽,必定说复见天心,八卦中的为履卦,为霜,终止于卦,这是简单的扶阴吗?不是,合理的养生可令肾精自生,而更胜于后天的医药和食补,这也是中医上工治未病的妙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