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塘(1758~1836年),字鞠通,江苏淮阴县人,清代医学家=他19岁时,因父亲和侄子相继病故,心中悲愤,于是立志学医,发奋读书。他曾在京师检核《四库全书》,得见吴又可的《温疫论》,深感其论述宏阔有力,极有创见,又合于实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他对叶天士更是推崇,在继承了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参古博今,结合临证经验,撰写了《温病条辨》,对温热病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吴鞠通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师暴发温疫,当时医生多用伤寒病的疗法治疗而无效。吴塘用温病之法治疗,获救者达数十人,自此声名大振。《温病条辨》创立了“三焦辨证”的学说,这是继叶天士发展了张仲录的六经辨证,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之后,在中医理论和辨证方法上的又一创举;提出分辨阴阳,别水火之理论,以三焦进行温病辨证,上焦心包络与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系指病之阶段。此说与叶天士之卫气营血辩证法,构成温病学说之核心。除三焦外,书中亦涉及六经辨证,互相发明,使其学说更臻完善。在治法上,鞠通注重清络、清营、养阴三法,并倡辛凉法疗温病初起,咸寒苦甘法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吴鞠通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在《温病条辨》当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官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方子,《温病条辨》方占十之八九。此外,《温病条辨.》中尚有《解产难》《解儿难》,可见其对儿科、妇人科也有所研究,另有《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与《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可见该书在中医理论发挥上的重大意义。吴鞠通,是中国医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具有建设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