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魁(中)正在为患者诊病
郭士魁(1915年~1981年)是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心血管病专家,早年在仁和堂、太和堂药店学徒,后随名中医赵树屏学习,参加过北平国医学院、北京中医讲习所。1941年在北京行医。1953年调中医研究院筹备处。1955年师从冉雪峰。1962年筹备并组建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曾任心血管研究室主任、西苑医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被《人民日报》誉为“为冠心病病人造福的人”。
郭士魁教授是“活血化瘀法”在现代内科领域应用与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是“气滞血瘀”和“胸阳不振”,总结了活血化瘀、芳香温通治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冠心病防治理论。他成功研制“冠心II号”“宽胸丸”“宽胸气雾剂”等,多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卫生部科研成果奖”。郭士魁去世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继续从事这项研究,2003年由陈可冀院士、李连达院士领衔,集体研究完成的“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郭士魁教授是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奠基人,中西医结合的带头人。从1963年开始,他在阜外医院开设中医病床,与西药组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到冠心II号方总有效88.8%,得到中西学界的认可。1960年发表《关于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讨论》,该文从纲到目对高血压病发展阶段、发生病位、证候分型进行论述,是现代中医进行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第一次报告。
郭士魁教授是中医科学化研究的先行者。他提出:“有了临床疗效还必须说明疗效机理……只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才能使临床研究的成果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牢固的基础上。”他强调,“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说明中医理、法、方、药的科学性”。
郭士魁教授还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开拓者,他还致力于弥补传统中药“慢、繁、贵”的缺点,使“中药治疗冠心病,要长效有长效,要速效有速效”,创制的冠心II号方、宽胸丸、宽胸气雾剂、愈风宁心片、川芎嗪注射液等,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
郭士魁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学生,他的弟子首都国医名师翁维良教授、于英奇教授,女儿郭维琴、女婿郭志强教授,不但继承郭老“活血化瘀”思想,并在各自领域有了进一步发展,第三代弟子遍及国内及海外。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理论思想,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成立了郭士魁名家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翁维良、郭维琴、郭志强名医传承工作室。
伟人已逝,思想长存,郭士魁医学后继有人,源远流长。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