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医——郭均甫
甘肃现代已故十大名医——金品三
郭均甫(1901年~1977年),河南省洛阳市人,“平乐郭氏正骨”嫡系传人。曾任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科负责人、兰州中医学会会长。郭均甫6岁入私塾,少儿即喜读中医典籍。16岁拜在通晓中医内外科和针灸、正骨的郭鸣岗、王宏基两位老先生门下。后又投师于当时享有盛誉的郭耀堂攻正骨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郭均甫深得郭氏家传理法方药和正骨绝学的真髓。青年时代,郭均甫就开始独立行医,先后到过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宝鸡等地行医,1944年,到兰州开业行医。新中国成立后,郭均甫精湛的正骨医术在兰州已声名鹊起。1956年,应中医专家张汉祥之邀,创立甘肃省中医院中医骨科。1959年,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将祖传秘方“展筋丹”“消定散”“珍珠生肌散”“损伤散”等,全部献给了国家。郭均甫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工作50余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新的正骨手法,概括为“摸、离、推、按、端、托”六字诀,他重视药治,根据受伤部位、时间、经络循行和脏腑证候用药。其配置的外敷药“消定散”,消肿止痛,疗效显著。内服药“损伤散”,外用药“折伤膏”对促进骨折愈合有显著疗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展筋丹”和治疗老年病的“人参归鹿丸”等在临床上都有很好的疗效。郭均甫一生治病救人无数,被誉为“圣手婆心”,是甘肃乃至西北现代中医骨伤科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主要著作有《中医伤科学》《中医骨伤科讲义》。
金品三(1906年~1988年),河南郑州市人,民革党员,主任医师,曾任中华医学会甘肃肛肠学会名誉会长。1930年起,金品三随伯父金其秀学习中医外科。1933年取得医师证书,先后在开封、郑州、许昌、西安、兰州等地行医。1956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将私人诊所的药品及设备贡献给医院,为创建和发展痔瘘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金品三从事中医外科和痔瘘科临床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对中医外科和痔瘘疾病的诊治颇有研究。他采用“三品一条枪”(脱管锭)治疗骨结核、骨髓炎、复杂性肛瘘效果显著,肛门侧切搔刮术治疗直肠脱垂和脱肛很有独到之处,肛门矫形术治疗三度肛裂曾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他发掘和改进的外用药“古墨膏”“松硫膏”用于灭菌消炎止痛,内服药“清脏丸”清热润便,效果甚好。他研制的“万灵丹”治疗腹泻,“皮肤灵”治疗过敏性皮炎和皮肤瘙痒症,“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牛黄珍珠散”治疗扁桃腺炎和喉炎等均有显效;自制的瘘管弯刀及银烙铁、三棱针等手术器械,在临床应用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金品三为甘肃痔瘘专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84年由省政府颁发了“老中医药人员”荣誉证书。《金品三医案选》入编《中医医案医话集锦》及《中医医论医案医方选》等著作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