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寿(约1304~1386),字伯仁,晚号樱宁生,元代大医学家,祖籍襄城(今河南襄城县),后迁仪真(今江苏仪征县),又迁余姚《今浙江余姚县》。他不仅精通《素问》、《难经》,而且融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学说,所以给人治病有“奇验”,他还著有《读伤寒论抄》等医书多种。“所至人争延,以得诊视决生死为无憾”。他更以“无问贫富皆往治,报不报弗较也”的崇高医德,受到时人的赞誉。
滑寿自幼聪明好学,善诗文,通经史诸家。先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名医王居中学医。研读《素问》、《难经》,颇有心得,遂著成《读素问抄》和《难经本义》二书。继之精心研究张仲景、刘守真、李东垣诸家之说,融会贯通,深有造诣。后来又随东平(今山东东平县)高洞阳学习针法,遂对经络悉心研究,取《内经》等书中有关经络的理论,于针灸,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十四经发挥》3卷,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与其他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而成十四经,并在《素问》、《灵枢》的基础上,通考腧穴657个,考正其阴阳之往来,推其骨孔之所驻会,详加训释。
滑氏在针灸之道湮而不彰,经络之学已被忽视之世,力挽狂澜,使针灸又得盛于元代,并为后世针灸医家的规范,这都是滑氏的功劳。不仅如此,《十四经发挥》流传到了日本之后,日本的针灸医学也开始盛兴起来。自元代以后,直至现今,《十四经发挥》一直传诵不绝。后世尚有《明堂图》四幅,题为滑寿撰。
据考,滑氏著述甚丰,计有:《读素问钞》三卷,《难经本义》二卷,《十四经发挥》三卷,《本草韵合》、《伤寒例钞》三卷,《诊家枢要》一卷,《滑氏脉诀》、《脉理存真》、《樱宁生要方》、《医学引彀》、《樱宁生补泻心要》各一卷,《医学蠢事书》五卷,《滑氏方脉》、《滑氏医韵》、《麻诊全书》四卷,《痔瘘篇》、《滑伯仁正人明堂图》等十七种之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