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明代名医——方有执

  • 来源:网络来源 作者: 时间:2012-12-27 09:34:00
  • 核心提示:方有执,明代伤寒学家。字中行,号九山山人。安徽歙县人。因妻、子女五人病死,遂发奋学医,尤精伤寒,推崇仲景。他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改动,成无已注释又多窜乱,于是经二十年逐条考订,撰成《伤寒论条辨》八卷(1593年)。喻昌

    方有执,明代伤寒学家。字中行,号九山山人。安徽歙县人。因妻、子女五人病死,遂发奋学医,尤精伤寒,推崇仲景。他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改动,成无已注释又多窜乱,于是经二十年逐条考订,撰成《伤寒论条辨》八卷(1593年)。喻昌《尚论篇》多据此书而成。他在《伤寒论条辨》一书中,着重阐释了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中伤风寒之源,并重新整理《伤寒论》条文,是为此后伤寒错简派之始(见伤寒学派)。

    方有执对《伤寒论》的重改修辑,采取整移删削的方法,进行了通盘的订正与编次。他将有关太阳病的条文分为一、二、三卷,阳明病与少阳病合为第四卷,太阴病,少阴病与厥阴病合为第五卷将有关湿病、风湿、杂病条文以及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诸篇,合为第六卷。认为 “辨痉湿病证” 篇尚可信,认为“辨脉法”与“平脉法”二篇中有部分原书内容,合为“辨脉法”,此为第七卷。认为汗吐下可与不可诸篇是王叔和自为编述,置为第八卷。全书中对太阳篇的改动最大。他认为风寒之邪,分别侵犯人体营卫。风则中卫,故将因卫中风而病的条文编为第一卷,伤寒伤营,故将因营伤寒而病和曾冠“伤寒”二字的条文编为第二卷;同时又将风寒同时侵犯营卫的条文编文第三卷。此即他所主张的外感风寒发病的三种类型。他对《伤寒论》条文的考订编次确有新意,增强了原文的系统性、条理性,尤其反映了他对伤寒病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论认识。后经喻嘉言的大力提倡,概括为“三纲鼎立”之说,和者竟起,形成了著名的伤寒学说中的错简重订派,促进和发展了伤寒学说。

    伤寒学的形成,始于东汉后期我国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其广求古训,博采众方,活人无数,写下了光辉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八纲辨证施治理论。原著在兵燹战乱中散佚,后经晋·太医令王叔和收集、整理,宋熙宁年间孙奇、林亿等校刊成《伤寒论》十卷和《金匮要略》两书,使得伤寒学得以流传下来,出现了后来的王叔和、孙思邈、庞安时、朱肱、许叔微、成无己等为代表的研治伤寒八大家。后世医家对《伤寒论》的学习与应用蔚然成风,从而形成了伤寒学派。而到了明清时期,以方有执为代表的伤寒学“错简重订”之说的出现,开创了《伤寒论》错简重订派之先河,从而把伤寒学派推向了伤寒学史上的兴盛期。章太炎先生曾言:“《伤寒论》自王叔和编次,逮及两宋,未有异言”。就是说,宋代以前的伤寒研究家,都是以王叔和等编次的仲景伤寒为真传本,惟有至明·方有执首倡“错简重订”,和者竞起,百家争鸣,大大促进了伤寒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方有执对《伤寒》的研究,绝非只是“重考修辑”书的条文,或对篇章的整移,而是反映了他在临证基础上对伤寒病的发生、发展、传变、转归的实践与认识,其影响深远,被后世医家所公认,推动了“伤寒学派”的兴盛及伤寒学理论的进一步丰富。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