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献可,生活十六世纪后半期至十七世纪上半期。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善易而精医;好学淹贯,医德高尚,往来民间,人称逸士、游仙。子贞,字如葵。能承父业,治病不问高低贵贱,不计礼酬。
赵氏著有:《医贯》、《内经钞》、《素问钞》、《经络考》、《正脉论》、《二体一例》等,《邯郸遗稿》由子贞整理而成。以《医贯》流传广而影响大,系医论著作。
赵氏学尊东垣、薛己,对命门学说有所发挥。“命门乃人身之君”,“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强调命门之火是人身至宝,人体生理机能所系。火强则生机壮,火衰而生机弱,火灭则人亡。赵氏认为命门之火是先天无极之火,火与真水相济,永不相离。阴阳根系于水火,命门的水火即人体的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实为命门水火功能的演化,是脏腑生机所系。养身必须温养命门之火,故推崇八味丸与六味丸。赵氏之说不乏大胆想象,对后世有一定启发,也有不少荒诞之处,为后世垢病。
赵献可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大主,强调了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的发育过程,先有命门,而后生成五脏六腑,命门为十二脏腑之根,为生命之原。命门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者,乃命门内具之相火,他把相火比喻人体的命门,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之所以能发挥正常作用,同样依赖于命门相火的作用,充分反映出赵氏对命门的重视,认为它是人身之至宝,是生命活动之源。这样,赵氏将人体阳气之根从心脏转移至命门,使肾命的生理功能作用在人体中显得尤为重要,使中医学术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
赵氏认为,命门位于两肾之中,内具真水真火,而命门之相火又位于两肾水之间,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火之有余是由于水亏,阴不制阳,而见相对火旺之象;水之有余,又是由于火亏,阳虚相对阴盛而见的表现,这是阴阳对立观所决定的。真水真火只能虑其不足,不能虑其有余,因为命门水火是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根源,是先天之本。所以,只能虑其虚。水火之间,水为火之根。因此,补火当于水中求火,既在阴中求阳,使阴生阳长。对于命门水火的作用,赵氏更强调火的作用,认为相火在人身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应当时刻保护,不能任意戕伐。对于命门先天水、火不足的治疗,不是补水,就是补火。赵氏认为,崔氏八味丸与钱乙所制的六味地黄丸,是补真火、真水的主方。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