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吴中世医名家撷秀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马一平 时间:2012-11-12 15:10:00
  • 核心提示: 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苏南原明清苏州府辖区古称“吴中”,故称该地区的地方医学为“吴中医学”。自宋以降,吴中不仅儒医多,太医多,而且世医也多。所谓世医,是指三世以上父子、祖孙医业代代相传的

        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流域苏南原明清苏州府辖区古称“吴中”,故称该地区的地方医学为“吴中医学”。自宋以降,吴中不仅儒医多,太医多,而且世医也多。所谓世医,是指三世以上父子、祖孙医业代代相传的医家。世医的形成,与古代崇尚“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习俗和相对固定的职业世袭制有关。世医的出现,有利于医疗经验的积累、提高和深化,世医往往都有其世传的绝技秘术。吴中地区有记载的历代著名世医有一百余家,下面择要简介八家最著名者。

        一、宋元长洲葛氏世医

        长洲(吴县前身之一)葛氏世医有“宋元吴中世医第一家”之誉。自宋宣议郎葛思恭,以医术著名于时起,传子从豫(宋进义校尉),亦以医享誉于宋末,从豫再传两子应雷、应泽。葛应雷(1264-1323),字震父,幼习儒,兼受家学。宋亡后精研医经,取得较深造诣,处方用药,皆出群医之上。元大德十年(1306)荐授平江路医学教授(府级医学教育机构主官),不久升任江浙行省官医提举(省级卫生行政机构主官)。其弟葛应泽,居杉渎桥故里,也以儒通医,曾任平江路官医提领(府级卫生行政机构主官)。应雷子葛乾孙(1305—1353),字可久,文武医药俱精,以擅治痨病和内科杂病著称,撰成著名医著《十药神书》,总结出肺痨病治疗方法,成为我国第一位研究肺痨病专家,名重南北,与朱丹溪并称于世。《明史•列传•方伎》中有其传,后入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应泽子葛正蒙(1 303.1373),字仲正,亦以医名,每日求诊者盈门溢户。盛名所至,从其学医的子、侄、甥、婿与门人,都成为患者争相延医之对象。乾孙子葛观、葛晋、葛涣、葛昇,正蒙子葛复、葛泰,均继承医业。
        宋元长洲葛氏内科世系

        第一世    葛思恭
        
        第二世    子从豫
               
        第三世    长子应雷    次子应泽
        }    I
        第四世    子乾 孙    子正蒙
                  
        第五世长子观次子晋三子涣四子昇  长子复  次子泰

        二、元明吴县韩氏世医

        韩氏为宋代魏国公韩琦(与范仲淹齐名)的后代。原籍河南安阳,元代时迁居吴县乐桥。其家世代以行医卖药为业,传至元代韩凝,以医术著称于世,有“中吴卢扁”之号。弟韩冲,亦精医。子韩奕、韩夷、侄韩爽,更使韩氏医术发扬光大。韩奕,字公望,博学工诗,继祖业,深究医学,同名医王宾为好友,两人与王履被并称为“吴中三高士”,名著一时。子韩有(字伯承)、孙韩充(字子美,一作克美),继医业。韩爽,韩冲子,字公茂,少年时向堂兄韩奕学医,精其术,与名医戴思恭声望相匹。洪武末年为燕王府良医正,永乐二年(1404)擢升太医院院判,继晋为院使。后随驾北巡,永乐九年归京卒,以三品钦葬。召其子韩传为御医。韩夷(后改彝),字公达,承家学,得长兄韩奕、堂兄韩爽传授,精医术。洪武间为苏州府医学正科(相当于现苏州市卫生局局长),永乐二年经堂兄韩爽推荐,召授太医院御医。不久升为院判。成祖朱棣患腹痛,夷用雷丸、大黄、木香等药治之,服后下虫62条(盖成祖嗜水芹,善生寄生虫)。永乐十一年随驾北巡,归病卒,成祖叹悼赐葬,祭视三品。子左(字伯尚),从子襄(字克缵)克世其业。韩氏一族四代十多人业医,其中三人为太医,并至院判、院使,不愧名医望族之家。
        二、昆山二十九代郑氏女科世医

        昆山郑氏,祖籍河南开封,据((开封郑氏世诸(昆山支)》记载,乃西周宣王姬静的弟弟姬友(郑桓公)之后裔。先代累世王侯卿相,蝉联栉比,是北宋时赫赫有名的皇亲国戚和王公贵族。第八世郑亿年(宋政和八年进士、资政殿大学士)于南宋建炎初兵难时与兄郑修年、弟郑侨年一起奉母亲越国太夫人,并率家族百余口举宗南渡,在昆山县城通德坊建第宅,遂定居昆山,为迁昆始祖。
        忆年五世孙郑公显得其妻之外祖薛将仕所传医术,开始行医,专精女科。薛将仕,女科名医,凡经、带、胎、产诸症而求治均能应手奏效,故而声震东吴,人称“薛医产家”。无子嗣,传医术予女婿钱氏,钱氏复传医术于女婿郑公显,郑氏遂世代业女科,将仕乃郑氏女科世医之始祖。郑氏后裔累世业医,代代相承,历29世,无有间息,迄今已有近800年的悠久历史,成为中外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薛将仕的医学经验,经郑氏后裔不断增益、修 改、整理成《女科万金方》 《薛医产女科真传要旨》 等医著,在家族内代代秘传,今存抄本。郑氏因子孙繁衍,逐渐迁居吴中各地,均成当地妇科名医。仅据现存文字记载,历代业医者有100多人(实际远不止此数)。七世医郑壬(1382—1448),以医术鸣于吴中,永乐十二年(1414)以儒医荐征为南京太 医院医士,洪熙元年(1425)召入北京太医院,赐三品服俸,卒后从祀北京三皇庙。八世医郑文康(1413-1465),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名儒医,入祀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九世医郑育,明弘冶五年(1492)征授昆山县医学训科(相当于现县卫生局局长)。十一世医郑宗儒和郑云,分别是明正德、嘉靖年间太医院院判和冠带医士。十二世医郑若皋,太医院吏目,医术高明,曾治愈明世宗宠妃重病,后因弹劾奸相严嵩父子,被关人大理寺监狱迫害致死。十五世医郑之郊,明末太医院御医,医名满天下;郑任,克绍祖业,名扬遐迩。十九世医郑祥徵(1715—1832),深研岐黄,清乾隆道光年间医道大行。二十七世医郑伯钧(1890.1934),民国名医,屡起沉疴,享誉苏沪。二十八世医郑绍先(1920-2004),毕业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行医60余载,医学造诣精深,为全国首批继承学术经验的500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江苏省名中医、昆山市中医医院首任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出版专著《郑绍先妇科经验集粹》。二十九世医郑天如(1 944一)副主任中医师,为郑绍先之学术继承人,现主持昆山市中医医院郑氏妇科名老中医工作室,传承郑氏祖业。

        四、太仓伍胥庙方氏外科世医

        太仓伍胥庙是一农村小集镇(今属太仓市璜泾镇)。方氏迁太始祖方某(佚其名),于清康熙年间自崇明来此行医,因精外科,业务兴盛,遂定居于斯,开创了传承九代、历200多年经久不衰的辉煌医业。第二代传人佚其名讳。第三代方哲公(清乾隆年间人)与第四代方小香(乾隆嘉庆年间人),均一脉单传,继医业。小香传医术给子嗣香,授医技于婿梦花,第五代两房双枝竞秀,祖业更昌。方嗣香,嘉庆咸丰年间人,受父真传,声誉颇盛。因无子,收璜泾内科名医郁瑾怀之子渊如为嗣子,传承医 业。渊如,原业内科,过嗣后内外科兼理。传医术于子麟祥(1903—1947),字信孚,弱冠即悬壶应诊,远近求治者踵相接,尤以治疗伤寒、痈疽、疔疮见擅。因劳累过度,患结肠癌病逝,年仅45岁。子国苍、国平,尽得其传,建国后均参加联诊,厥后,国苍任太仓王秀卫生院中医师,并传医术予子荦群;国平任太仓鹿河卫生院副院长。方梦花,嘉庆咸丰年间人,得岳父传授祖传医技,擅疡科,医术高超,名声大著。患者遍及周边太仓、常熟、昆山、嘉定等县方圆百余里,前来就医者舟车鳞接,途为之塞。梦花子叶封,承祖业,不减父名,专精外科。尝授徒10人,扩大了方氏世医的影响。叶封子世良,克绍家学,盛业不衰,功;授徒9人,惜无后嗣而止。

        方氏历代世医基本功扎实,治疗疮疡诸症术前对疮痈脓肿的生熟、部位早就成竹在胸,故刀发必然中的。临证讲究外病内治,尤重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运用消、托、补、泻诸法,得心应手,故能救急拯危,愈者不可胜计。对外科用药也十分考究,故方氏消风散、龙虎膏、三妙膏等良药均功效显著。方氏世医自第五代方梦花起,破除医术秘不外传的陋习,四代间先后授徒39人,其中不少成为当地医林一代高手。其再传弟子达139人之众,分布在太仓、常熟、昆山、苏州、嘉定、上海、海门等地,百余年来承先启后,经久不歇,形成了方氏外科一大系派,为社会、为医林所倚重。
    (未完待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