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家简介】李翰卿(1892—1972),字华轩,又名希缙,山西省大同市录丘县涉坡村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先后担任山西省总工会职工医院医务科主任,太原市工人疗养院
第二医院副院长,山西省中医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医药科学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太原中医研究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山西省政协第二、三届常委、委员等职。
李翰卿教授l5岁时即能治疗一般的疾病,后在当地小学任教,但每有闲暇即为人疗疾,以治病救人为乐,逐渐医名日增,求治者盈门。27岁时,他由本县推荐到山西省立医学传习所(川至医专前身)应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经过3年的寒窗苦读,他不但系统研究了中医经典,对历代各家学派学说亦多有涉猎。1922年毕业后,李教授先后应邀在太原复成堂、体乾堂等处行医。35岁时,李教授开始独立悬壶。由于其医术高超,就医者络绎不绝,渐次在省城声名大噪。更为人称颂的是,他视病家如同亲友,若遇穷苦百姓,不但不收诊金,还时常资助药费以周济穷人。李教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山西四大名医之一,并深受中医界同仁爱戴,被公推为太原国医公会执行委员。太原解放后,李教授更是如获新生,决心以自己的医术为新中国服务,并主动将珍藏多年的《万有文库》凡1942册图书捐献给国家,受到山西省人民政府的高度赞扬。
李教授治学,以《内经》、《伤寒》、《金匮》、《神农本苹经》四大经典为基础,治病尤遵仲景,精于《伤寒》、《金匮》,喜用经方、小剂。每能救危难、起沉疴而得心应手。对于疑难之症,他尤其重视辨其夹杂症状,他曾说:“慢性病、危重病夹杂证多,急性病、轻微夹杂证少……夹杂证中有表里夹杂、寒热夹杂、阴阳夹杂,有脏病兼腑、腑病兼脏,或数脏之病同见,数腑之疾共存,或数经之病同见,数络之疾共存。”李教授治病,用药非常精练,循规蹈矩,严于法度,他的处方中没有一味药是多余的。他曾经说:“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而在精,开方用药,务求药证相投。”
李教授不仅精于中医内科、妇科,而且对儿科、外科及老年病学方面研究颇深。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