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教育家 王惟一

  • 来源:本站 作者:本站 时间:2012-07-20 14:54:00
  • 核心提示: 王惟一(约987-1067年),又名惟德,曾任太医林医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1023年奉命编修针灸书,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

                王惟一(约987-1067年),又名惟德,曾任太医林医宫、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对古医书中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1023年奉命编修针灸书,他对古医书有关针灸的记载和针灸图详加考订,将历代医家对针灸穴位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于l026年编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后由政府颁行各州。1027年他又奉命设计并主持铸造针灸铜人两具,“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焕然而冰释”。随后,又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原文刻于石碑之上,为针灸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统一经穴,使之规范化。北宋以前的经穴,存在着图谱粗糙难辨,文字叙述比较含混以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因此,王惟一十分重视经穴的规范化,他编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刻子碑石,成为我国较早的针灸图谱。其铸腧穴针灸铜人,是两具比较精致的铜铸模型,其内有脏腑,外有腧穴,穴孔通向体内,穴名刻于体表穴旁,是我国针灸医学教学最早而且是最珍贵的教学模型。根据文献记载:考试医学生时,铜人体表涂腊,使
    穴位、经络被敷盖之后,诸孔穴也因此而被黄腊所堵塞,再向体腔内注入水银,令被试者针刺,若取穴刺之有误,则针不能人;如果取穴正确无误,则针从孔穴刺入体腔后之针眼中射出。有内,水银即可从拔针了这样高级的教具,无疑大大方便了针灸教学,从而对统一穴位和促进针灸学术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王惟一开拓了医学模型的先河,开辟了形象教学的道路,促进了经穴定位向规范化发展,使“针砭之法,传述不同”的局面得到改观。  考订经穴,使之丰富完备。王惟一在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时,对经穴理论作了不少校勘考证工作,例如阐述了太阴经主病。王惟一在《图经》中收载腑穴657个,与《甲乙经》相比,增加了“青灵”、“厥阴俞”、“膏盲俞”3个双穴,督脉的“灵台”、“阳关”2个单穴。他还考证了穴位的作用,与《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一些较早的文献相比,增添了不少内容。通过他的努力,既进一步完善了经穴理论,又扩大了穴位的主治作用,提高了腧穴的实用性。  王惟一考订经穴理论,为经穴理论的发展与规范化,以及针灸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