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上海城隍后裔八绝秦伯未

  • 来源:中医药文化 作者: 时间:2009-11-30 15:19:00
  • 核心提示:  沪上秦伯未先生,名之济,号又亲、谦斋,以字行,出生于上海陈行镇的中医世家。祖父秦乃歌,字笛桥,号又词,伯父锡田,父锡祺,均通儒精医。  《上海县志》和《沪邑城隍颂》记载,其先祖秦裕伯,名景容,号蓉斋,元至正四年进士,亦书法家

      沪上秦伯未先生,名之济,号又亲、谦斋,以字行,出生于上海陈行镇的中医世家。祖父秦乃歌,字笛桥,号又词,伯父锡田,父锡祺,均通儒精医。

      《上海县志》和《沪邑城隍颂》记载,其先祖秦裕伯,名景容,号蓉斋,元至正四年进士,亦书法家。《祝大夫碑》即出于秦裕伯的手笔。杨连山(逸)辑《海上墨林》且列入之。秦裕伯在元末任待制之职,曾在上海领导民众抵御倭寇,功名称著一方。张士诚据苏州时,悉其贤使人招之,秦裕伯以忠孝义回绝。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屡次征辟秦裕伯复出,秦坚不应命。他死后,朱元璋敕封他为上海城隍兼赐护海公衔,以“护海”二字誉其功绩。是所谓“生前忠刚烈,死作邑城隍”,没而为神者。秦裕伯晚年住在浦东洋泾,当年该处有一小桥,由秦裕伯出资兴建,桥有秦裕伯的题字,桥边有秦裕伯庙,是小型家庙,庙中有题匾“遗爱尚存”。大庙是城隍庙,即今日称“老城隍庙”者是也。是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主持建造的。建后多次被烧,反复翻建。庙门口有“保障海隅”四个大字,是明代上海知县冯彬所题。秦伯未是秦裕伯的后人,以伯未为字,述怀尊承先人之志。

      秦伯未先生1919年就学于丁甘仁所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通学之际,又亲炙于曹颖甫,医理诗文均得薪传。毕业后执业于上海,1927年与包识生、章次公、王一仁等共创中国医学院,初时主掌教务,后为名誉校长,又在丁济万创办的上海中医学院兼课。秦氏还致力于古籍整理,编写教材出版发行。此期间曾担任《中医世界》《中医杂志》(上海)《中医指导社》《现代国医》《中医疗养专刊》等杂志社社长、主编或编辑。1931年中央国医馆成立,他任名誉理事。1955年离沪北上,任卫生部顾问兼北京中医学院顾问,兼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秦伯未临床擅长内科杂病,担任过多门课程的教学,精研《内经》数十年,被誉为“秦内经”,著有《内经类证》《内经知要浅释》《临证备要》《中医入门》《谦斋医学讲稿》《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膏方大全》等60余种著作。

      医家乐意诗文酒,金石书画皆风流。秦伯未医、诗、文、酒、金、石、书、画八项皆工,是风流潇洒的八绝奇才。

      秦伯未书学道光年间碑帖一体的赵之谦,因以“谦斋”为号。一次与陈存仁共游龙华寺,见方丈以纸墨殷勤侍奉一文士模样的香客,后来知道此人是当局要人张继。香客书写一首龙华浮图诗,秦氏也以剩余自纸,以魏碑字体写上一首晚唐皮日休的《龙华夜泊》,片刻而就,观者皆赞口不绝。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