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历代名医 > 正文
  • 清代名医王清任

  •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作者: 时间:2009-03-02 10:29:00
  • 核心提示: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清乾隆33年(1768年),卒于道光11年(1831年),享年63岁。 王氏酷爱医学,他不仅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很有研究,而且在临床治疗方面造诣极深。他二十岁开始行医,三十岁便颇有名望,在深州(今唐山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生于清乾隆33年(1768年),卒于道光11年(1831年),享年63岁。 王氏酷爱医学,他不仅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很有研究,而且在临床治疗方面造诣极深。他二十岁开始行医,三十岁便颇有名望,在深州(今唐山)、奉天(今沈阳)及北京等地名声大噪,求医者络绎不绝,在人们心目中享誉很高。

      其代表作《医林改错》两卷,记载有关古人在人体解剖和脏腑生理功能方面的错误,并详细论述了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又通过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活血化瘀诸法进行了阐述,其学术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重视实践及气血理论王清任对中医药学理论的探讨,非常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临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是真知灼见。作为医者只作凭臆度来处方治病,那只会贻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他强调:“医家立言着书,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症不明,留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方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充分显示出重视实践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王清任还认为元气为生命之源,有元气则生,无元气则死。诊病处方,他从人身正气考虑,均归结为虚证,在治疗时善用补气之黄芪。正如其说:“气有虚实,实者邪气实,虚者正气虚。”他把血瘀形成的原因归纳为是由于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所致,此外血与邪结亦是血瘀的重要因素。“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从以上可知,王清任论述气虚与血瘀病机,意在说明气虚是很多病证产生的病机之一。

      对脏腑解剖的认识王清任通过医疗实践,体会到医家必须精通脏腑解剖,才能提高医疗效果,否则将会“开口动手便错”。同时他认为古人对脏腑的记载,有不少都是错误的,于是他便以求实的治学精神,大胆地研究人体解剖。他不怕困难,不辞劳苦,亲临故地或刑场去观察尸体数十年之久,终于绘出了脏腑图42幅,纠正了古人的一些错误记载,王氏这种大胆认真的改革精神,对后人启示很大。

      但也应看到,中医的脏腑学说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不能把西医学观念生搬硬套,更不能从形态学来否认中医本身,这点是王氏错误之处。

      独创活血化瘀新方王清任非常重视气虚与血瘀,强调“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在这一基础上独树一帜,大胆创新,确立了补气、活血、化瘀、通阳等治则,通过自己大量临床实践,终于研究出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等临床实用价值极大的方剂,对各种瘀血症的治疗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王氏总结的这些具有独特风格的方剂,充实了中医学的治疗方法,丰富了中医方剂的内容,对发展中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