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文史博览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史博览 > 大家墨宝 > 正文
  • 书法与中医息息相关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朱杰 时间:2013-03-09 09:21:00
  • 核心提示:  学医时常听老师有句话挂在嘴边:“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意思是,一个好医生除了要具备好的“手艺”之外,还要有好的“笔头”、“口头”、和“派头&r

          学医时常听老师有句话挂在嘴边:“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按脉,四季衣裳。”意思是,一个好医生除了要具备好的“手艺”之外,还要有好的“笔头”、“口头”、和“派头”。其中,字写得好是第一要紧的事情。有些病人,先看处方、病历写得好不好,来判断医生水平高不高。所以,我暗暗下定决心,学医之余,一定要把字练好。我渐渐地爱上了书法,书法帮我打开艺术之门,陶冶性情,益于身心,还能以书会友,丰富业余生活。在读帖和临池时,每每令人心旷神怡,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俗话说:“书为心画”,“医者意也”。书法与中医息息相通。永字八法有侧、勒、努、趯、策、掠、啄、磔,笔墨强调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中医八纲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方药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中医的阴阳五行、寒热温凉,书法的疏密开合、浓淡枯湿,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要求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动静结合,而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同样是追求内容、行笔、情感的和谐统一。自古文人常通晓中医,王献之《鸭头丸帖》、张旭《肚痛帖》、苏东坡《覆盆子帖》和黄庭坚《方药墨迹》,这些书法艺术中的瑰宝都看似寻常的中医处方和医案。而许多名医同时也擅长书法。如,陶弘景以传世名著《本草经集注》享誉医林,又以“大字之祖”的《瘗鹤铭》流芳千古;傅青主精于中医妇科,又被誉为“清初第一写家”;何鸿舫“不独医林仰宗匠,即论书法亦传人”,不胜枚举。

      当我觉得文思枯竭、江郎才尽时,我喜欢从书法中寻找灵感。我在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中的很多创新思维竟是从书法中获得的。这大概就叫做“旁敲侧击”、“触类旁通”或“妙手偶得”吧。比如,书法运笔讲究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横画直起、欲快先慢、欲扬先抑、无往不收;而中医开方子,也讲究上病下取、阴中求阳、提壶揭盖、逆流挽舟、甘温除热、引火归原。由此又联想起做人,也要懂得欲取先予、成人达己、以退为进、能屈能伸、吃亏是福、苦尽甘来。

      书法无时不在吸引着我。每当我工作辛劳了一天回家时,我总喜欢打开一本碑帖,或读上一段书论,很快就抖落了疲惫,浑身充满了活力。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