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针炙保健 > 正文
  • 皮肤针疗法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3:55
  • 核心提示: 皮肤针疗法是运用多支短针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根据针的形状和刺及皮肤针数的多少,又有不同名称。如5枚针为“梅花针”,7枚针为“七星针

        皮肤针疗法是运用多支短针叩刺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方法。它是我国古代“半刺”、“浮刺”、“毛刺”等针法的发展。根据针的形状和刺及皮肤针数的多少,又有不同名称。如5枚针为“梅花针”,7枚针为“七星针”,18枚针为“罗汉针”,多枚针为“丛针”。目前常用的皮肤针为七星针和梅花针。

     

        皮肤针疗法为浅刺、速刺,不伤皮肉,不留针,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较为显著。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操作方法】

        (一)针具

        常用的皮肤针针柄长15—20厘米,有金属棒、牛角棒、塑料棒,家庭中也可用圆竹筷代替。针柄端附小锤,一头呈圆锤形,上有合并在一起的数枚针,另一头有呈莲蓬状的针盘,上面有数枚不锈钢针,针尖要平齐,现统称为“七星针”。金属棒针柄坚固但缺少弹性,牛角及塑料柄的弹性较好,使用时常选用后者。针尖的检查,可用脱脂棉轻沾针尖,如针尖有钩或缺损时则棉絮易被带动。

     

        (二)操作方法

        用右手拇指、中指、环指(无名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示指(食指)按压在针柄上面,使针尖对正叩刺部位。用右手的手腕弹性力量使针尖在皮肤表面垂直地起落叩刺,速度要均匀,每分钟叩刺100次左右。根据病情需要分轻叩、中叩、重叩三种刺法。

     

        1.轻叩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越短越好,着皮后立即弹起,仅使皮肤潮红不致出血,此种称“弹刺法”。属补法。适用于虚证,年老体弱及头面部疾病。

     

        2.重叩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并稍加压力,要求达到微出血,此

    种称“压刺法”。属泻法。适用于实证,体质强壮者,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或肌肉丰满处。

     

        3.中叩腕部用力介于轻重之间,使皮肤潮红而不出血。适用于一般病症。

     

        (三)叩刺部位

        1.局部叩刺在病变局部叩刺,或在其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

        2.循经叩针  在病变所按经络循行路线自上而下叩刺,或选用肘膝以下特定穴位(井、荥、输、原、经、合)叩刺。

     

        3.整体叩刺  又称背部常规叩刺。一般病症都可在背部脊柱两侧循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自上而下叩击23~25次,再按督脉经每脊柱横叩5次,然后沿肋间斜叩7次。对条索状物、结节等予以重点叩刺。

     

        (四)疗程

        皮肤针可每日或隔日1次,急性病1~3次即可,慢性病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2周,再行第二疗程。

     

        【养生应用】

        本法对头痛、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腰肌劳损、胁肋痛、痹证、痿证、胃脘痛、痛经、神经衰弱、斑秃、神经性皮炎、哮喘、失眠等病症有较好疗效。

     

        1.头痛  自印堂向风府叩刺3遍,自阳白沿头部足少阳经至风池叩刺3遍,自太阳沿耳后至翳风叩刺3遍,再在头维之间横叩3遍,两翳风间经风池、风府横叩3遍。

     

        2.高血压采用整体叩刺法后,自风池至大椎两侧后项叩刺,膈俞、肝俞各叩刺30次。

        3.更年期综合征采用整体叩刺法后,肝俞、肾俞各叩刺30次。

     

        4.腰肌劳损采用整体叩刺后,在压痛点背俞穴加强叩刺30次,结合拔罐更佳。

        5.胁肋痛  华佗夹脊自上而下叩刺3遍,然后沿肋间隙斜叩刺3遍,膈俞、肝俞加强叩刺各30次。

     

        6.痹证针刺重点部位,上肢痛:胸椎两侧及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痛:腰椎两侧及疼痛部位。热痹有红肿,局部重刺出血;如痹证局部肿胀积液,点刺出血,配合拔罐法。

        7.痿证针刺重点部位,上肢:第一至第七胸椎两侧;下肢:腰椎、骶椎两侧。如上肢麻痹,可配合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下肢麻痹,可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循行叩刺;关节变形部位,重点叩刺。

     

        8.胃肠病采用整体叩刺后,脾俞、胃俞、肝俞、大肠俞穴各叩刺30次。

        9.痛经腰骶两侧和任脉、肾经循行部位。重点叩刺气海、关元,配用肝俞、三阴交。

        10.神经衰弱采用整体叩刺后,心俞、脾俞、肾俞处各叩刺30次。

        11.斑秃在脱发局部散刺叩刺,叩后用姜擦局部以加强刺激。

     

        12.神经性皮炎在皮炎局部由外向内进行围刺叩刺,叩至皮肤发红、微渗血。

        13.哮喘采用整体叩刺后,大椎、定喘穴、肺俞、鱼际各叩刺30次。

        14.失眠叩刺脊柱两侧、心俞、肝俞及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失眠、多梦、心悸加风池、三阴交及其附近的敏感部位;嗜睡加督脉、任脉之敏感部位。

        15.网球肘肘部压痛点局部叩刺,适量叩刺以微渗血为度,结合火罐效更佳。

     

        【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针具,针尖要平齐,无钩毛、缺损,针锋不能参差不齐。

        2.针具应严格消毒,浸泡在75%乙醇中备用,以防交叉感染。

        3.叩刺穴位及局部皮肤应消毒,以防感染。

        4.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或传染病、急腹痛者及孕妇腹部不宜使用本法。

     

        【按语】

        本疗法方便简单,掌握好操作方法及应叩刺部位,依靠手腕力量浅刺不留针即可。也是预防治疗疾病的自我养生保健的良法。

     

        摘自《中华养生大全》傅莉萍项琼瑶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