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中药养生 > 正文
  • 美味养生话甘蔗

  • 来源: 作者: 时间:2007-02-01 22:53:55
  • 核心提示: 甘蔗,又名薯蔗、糖梗等,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和温暖气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栽培地区较广。秋季收割,其茎食用其汁甘甜爽口,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g、蛋白质0.2g、脂肪0.5g,

        甘蔗,又名薯蔗、糖梗等,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和温暖气候,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栽培地区较广。秋季收割,其茎食用其汁甘甜爽口,营养价值较高。据测定,每100g可食部分中,含水分84g、蛋白质0.2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12g、钙8mg,磷4 mg,铁1.3mg。蔗汁中还含有多种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等。还含有延胡索酸、琥珀酸、苹果酸、草酸等多种有机酸。以及维生素B1,B2,B6和维生素c等。除食用外,主要用以制糖,副产品糖蜜可酿酒、制酒精及提取乳酸和蜡,蔗滓可制隔音板、纸浆,叶可作饲料等。

        甘蔗不仅是一中可口美味的食品及工业用原材料,而且还是效用广泛的中药材。祖国医学认为,甘蔗性味甘、寒,入肺、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及解酒等功效。主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反胃呕吐、肺燥咳嗽、大便燥结,醉酒等病症。实为夏暑秋燥之良药。《本草再新》云:“和中清火、平肝健脾、生津止渴,治吐泻、疟、痢,解疮火诸毒“。《日用本草》称:“止虚热烦渴、解酒毒。”《名医别录》亦云:“主下气和中、助脾胃、利大肠。”甘蔗作药乃榨取浆汁单用或与他药配伍,见于多种古籍之中及民间单验方。现介绍几种常见的配方:

        ①甘蔗汁200ml,加温后服用,每日3次,治突然干呕不止。
        ②甘蔗计200ml,频频饮用,治暑热津:饬所致口渴尿少或小便淋涩不畅。
        ③甘蔗汁200ml,生姜汁30ml,二味相和,分3次服用,治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之胃反症,以及妊娠呕吐。
        ④甘蔗500g,切碎,同菊花50g煎水代茶饮,有清暑醒神、生津止渴之功,治暑热伤津之发热、口渴思饮等症。
        ⑤甘蔗1000g切碎,白木耳20g,红萝卜250g,加水煎至萝卜熟透,再加入适量冰糖食用,可清热解暑、润肺止咳,治夏季津伤、口渴、尿黄或秋季咳嗽痰少之症。
        ⑥甘蔗汁100ml,百合15g,荸荠汁30ml,加水200ml,文火煎服,有滋阴润肺-之功用,治阴虚肺燥之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咽喉干燥等症。

        另外,甘蔗其他部分亦可药用。如甘蔗皮煅烧存性研末撒或用香油调敷,治小儿口疮、秃疮、坐板疮等。甘蔗滓外用,煅烧存性研末撒或调敷,冶坐疮、痈疽、疔疮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蔗滓中,含有对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抑制作用的多糖类,主要由五碳糖和六碳糖组成。蔗鸡(即甘蔗茎节间生长的嫩芽)煎汤内服主治消渴症。取蔗鸡lOOg,清水5碗,煎成~碗,不拘时温服,可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甘蔗虽味药俱佳,因其性味甘寒,脾胃虚寒者慎用。《本草经疏》谓之“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忌之”,《本草汇言》亦云其“多食久食,善发痰火,为痰、胀、呕、嗽之疾”,故临床凡见痰湿内盛、舌苔厚腻者及胃寒疼痛或呕吐者忌用。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文/强刚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