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中老年保健 > 正文
  • 老人最担心哪些健康问题(2)

  • 来源: 作者: 时间:2014-05-18 22:53:15
  • 核心提示:常回家看看,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孝敬父母的方式。在老人们忙着买菜、做饭享受天伦之乐时,很多家人不知道,老人们的笑容背后也有隐忧。

       担心之4:“老年痴呆”遭歧视

      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名为《痴呆:一项公共卫生重点》的报告显示,目前全世界有近3560万名老年痴呆症患者,预计到2030年,患者将增至6570万名,到2050年将达到现在的3倍。局部地区调查结果表明,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2%。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为800万,接近全世界患者总数的1/4,且患病率逐年上升。

      老年痴呆症就是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及各种形式的认知功能减退。病人早期可能对一切事情缺乏主动性,活动减少,性格孤僻,对人缺乏热情甚至敌意等。

      很多人认为,老年痴呆症称呼欠缺人文关怀,有必要更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老年痴呆”的叫法已由失智症、失忆症等替代以显人文关怀,比如说在香港地区为“脑退化症”;在台湾地区为老人失智症;在日本,则被更名为老人认知症。其实,很多疾病都是现象描述,如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实际上“老年痴呆症”并非单纯的记忆障碍,也不是单纯智能缺损所能描述的,而是记忆智能障碍、情感淡漠、各种认知过程混乱等混杂在一起表现出的一种“痴呆症候群”。

      “名字是人们了解事物的首要途径之一,如果起点是错误的,终点往往也是错误的”,有人认为,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只通过名称浅表理解,可能导致人们产生不正确的认识或歧视态度,因此,“老年痴呆”更名似乎有益。有专家甚至认为,更名有利于病人消除病耻感,更重要的是在某种程度引起人们对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视。卫生部表示,老年痴呆症规范名称是“阿尔茨海默病”。然而,态度是复杂的问题,态度的改变并非“更名”那么容易,老年痴呆症更名,能实现减轻歧视的愿望自然很好。

      建议: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或疑似者外出时,要带有家庭联系信息的标识如腕带、卡片等防范走失。记忆严重损伤、智能障碍者或符合诊断的要专人护理。通过治疗、康复,可起到减缓病情作用。

      延伸阅读

      老人的黄昏心理

      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影响老人生命生活质量,理应受到重视与治疗。其实,因为年龄上、身体上的特点导致老年人精神、心理方面的困扰很多,尤其是老年人特有的黄昏心理现象,需要人们特别关注,从而更好地关爱老年人。

      不安全心理:有些老年人对外界常常持有一种反感、偏见的态度,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流,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逐渐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恐惧得病、害怕死亡的到来等。

      认知能力减弱: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长期的依赖心理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易怒和恐惧:老年人易伤感、易激怒。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生气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更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