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中老年保健 > 正文
  • 人到中年需大修

  •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作者:胡汉平 时间:2012-11-18 09:59:00
  • 核心提示:人到中年,正是事业上比较成熟的时期.却又是体质由盛趋衰的转折时期.生物功能逐步下降.一些老化的症状开始显露。正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面余强半。”这就是我国古

    人到中年,正是事业上比较成熟的时期.却又是体质由盛趋衰的转折时期.生物功能逐步下降.一些老化的症状开始显露。正如我国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说:“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面余强半。”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养生中兴论”。中年体质“中兴”.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生活要有规律医学上著名的“长寿三角形”论指出:长寿好比一个三角形,其面积即寿命的长短取决于三个边的长度,底边为遗传因素,两个侧边分别为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其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采取的行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入的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增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生病折寿。好习惯是健康长寿的“银行”,是健康的自我投资。何谓“养生”,就是经过系统安排的生活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活要有规律,也就是顺应人体生物钟运转规律而作息、进食、锻炼、用脑、起居、娱乐。故中医指出:“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善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正因如此,医学界近来把内外序统一的规律生活视为“最佳养生法”,要求中年人做每件事都要定时定量,并养成习惯,如定时起居、定时三餐、定时锻炼、定时用脑、定时午睡、定时大便、定时省身等,持之以恒,定有无穷益处:

        二、加强饮食调理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适度进行食补、加强营养,是中年保健的物质基础。中年进补,切忌盲目,而应根据节令变化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膳食要全面化、多样化,提倡多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奶、瘦猪肉、鸡肉、鱼肉、牛肉及豆制品、食用菌类和水产品类等;少吃含脂肪、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少吃或不吃高糖食品,如砂糖、白糖、果糖等;努力做到粗细粮混吃,荤素搭配,兼收并蓄。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食欲,减轻消化器官负担,促进人体健康,也可避免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在长期的饮食保健中,还要养成上不空腹,晚饭不过饱,饮食不过或、不过甜、不过油、不过冷、不过热、不过快及不吸烟、不酗酒、不嗜辛辣味和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参加体育活动,保持情绪乐观。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最多,青年人次之,中年人最少。为此,专家们发出呼吁:处于身体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种特殊时期的中年人,无论工作再忙,任务多紧,一定要挤出一定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工作。要知道,平时若不爱运动,其心脏将早衰l0~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高出1~3.5倍,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也相应下降。临床实践还表明,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胆结石、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也多发于懒惰之人。  ,
    可见,体育锻炼是何等的重要:研究还表明,在愉快、乐观、轻松的心情下,体内可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把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心情愉快是中年健康的关键。所以,中年人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愉快的心情,去除一切烦恼和忧愁,以保持心理平衡。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