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中老年保健 > 正文
  • 身心合一话太极

  • 来源:中华中医药报 作者: 时间:2011-04-27 08:17:00
  • 核心提示: 太极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传统锻炼方法,在中国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
     太极是一种身心合一的传统锻炼方法,在中国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康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不犹户枢不朽是也。太极拳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运动。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太极拳动作缓慢、走圆划弧、屈膝坐髋、重心低沉、连绵不断,又因太极拳动作温和,没有精神及体力上的高度紧张,特别适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太极拳运动也风行于国内外。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益处首先是它融合了力量、平衡、姿势及凝神静气等四个基本要素。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太极拳运动对老年性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周围动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都有一定疗效,可作为老年慢性疾病的运动疗法项目之一。

      太极拳是运用阴阳原理的极佳典范,每个动作都包含阴阳之变化。虚与实、动与静、表与里、开与合、进与退、收与放、左与右、刚与柔,相辅相成。太极拳注重整体观念,要求身心合一,松静无为,内外上下一致,以意领气,气随意行,意到气到。因此练习太极拳能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达到保健的作用。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还益于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太极拳运动对情绪亦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使老年人的自信心增强,睡眠改善,对情绪抑郁者、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调节作用显著。还有专家研究后认为,坚持太极拳的锻炼,能够使神经系统中枢主导部分作用加强,通过其促进代谢和内分泌功能,使老年人免疫力增强,起到防病和抗病的积极效应。经常练习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练习太极拳后,周身舒适,反应灵敏,心情也大为改善。

      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动作缓慢而柔和,既能增加脑动脉内的血流量和供氧量,也能有效地改善脑神经细胞的营养,还可使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不过,在具体锻炼时,练太极拳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动作姿势要正确

      太极拳动作姿势的基本要求是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尾阎中正。如果动作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力量的协调发挥,使不该用力的肌群也在持续紧张,造成局部肌肉劳损和关节的负荷过重,如屈膝下蹲动作深度过大,就会造成膝部劳损。

      技术动作要规范

      规范的太极拳技术要求气沉丹田、圆裆活髋、内鼓外安、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各种基本技术动作要做到起点准确,运行路线清楚,止点到位,动作连贯,上下相随,手眼配合,从而使身法自如。但很多练习者在练习中,上下、左右脱节,如转体动作,上体转而下肢不转,使膝关节扭曲力过大,造成膝关节运动损伤;或者动作不连贯,造成不应有的停顿,使腿部肌肉持续紧张。

      运动量不宜过大

      多数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时间大都在40~60分钟之间,还有25%的人超过60分钟,其间休息时间过少。这样的运动量对中老年人的身体来说是不合适的,可考虑压缩练习时间或延长间隔时间。

      专业人士指导

      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在打太极拳时出现了腿部肌肉和关节损伤。因此,练太极拳时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或按运动处方练习,腿部已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习太极拳。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