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糖尿:主要是由于肾脏糖重吸收功能受损,使部分糖从尿中漏失,引起尿糖试验阳性,但血糖正常,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糖尿及新生儿糖尿等。少数妊娠妇女也有暂时性肾糖阈降低而出现糖尿。
内分泌性糖尿:患有内分泌或代谢疾病者,尿糖常增高。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脑垂体前叶等内分泌腺功能亢进时,尿糖呈阳性。
应激性糖尿:见于脑溢血、脑肿瘤、颅骨骨折、脑外伤、麻醉等,这些疾病有时会引起血糖暂时性过高,伴有糖尿,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糖恢复正常,尿糖转为阴性。
妊娠期糖尿:15%~20%的妊娠妇女,在妊娠期特别是在分娩前几个月会有糖尿,在初产妇身上更多见。造成妊娠期糖尿的原因通常是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或是下面提到的一过性糖尿。
一过性糖尿:若在短时间内进食过量蔗糖、蜂蜜或含糖量高的水果等,糖分很快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了肾糖阈,就会引起糖尿。当停止食用这些食物时,则尿糖迅速转阴。
尿糖假阳性:有些病人服用氨基比林、咖啡因、维生素C、水杨酸制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常会抑制体内胰岛素释放,尿糖亦可呈假阳性反应。
应激性糖尿:当机体面临一些突然而来的紧急情况,如情绪剧烈波动、外伤、手术、极度寒冷、中毒等,会产生一系列防御性反应,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应激。如患者原来无糖尿病而在应激后出现血糖升高和糖尿,称为应激性糖尿。
由此可见,尿糖阳性并不能与糖尿病划等号。相反,某些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肾病病变使肾糖阈提高,导致尿糖的检测可能呈阴性。因此,发现尿中有糖,应该找医生检查清楚。虽然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是血糖升高才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