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老年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逐渐衰退的过程,与青壮年积极向上的阳盛状态不同。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改变,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情绪,如果劳少逸多,嗜食肥甘,很容易罹患一些老年疾病。因此,老年养
老年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逐渐衰退的过程,与青壮年积极向上的阳盛状态不同。由于生理机能的变化,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也随之发生改变,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悲观情绪,如果劳少逸多,嗜食肥甘,很容易罹患一些老年疾病。因此,老年养生要做到“七个少”,即少怒、少言、少色、少欲、少坐、少卧和少食。
1.少怒《黄帝内经》中记载:“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怒伤肝”。发怒会使人气机不畅,出现气滞和气逆,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老年人应少怒或戒怒,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自我克制,或者有意识地转移目标来稳定自己的情绪,用理智驾驭情绪,使心情冷静下来。
2.少欲养身贵在养心,养心贵在养神。清心寡欲,恬淡虚无,则正气充足,身心健康。若利欲熏心,过于追求名利,就会使气机紊乱,气血瘀滞。
3.少色即寡欲以养精。凡长寿之人皆以“远房帏”为法则,因为房劳过度则伤肾,肾气损伤会加快人的衰老。
年轻人纵欲过度会未老先衰,更何况机体各项功能都处在衰退阶段的老年人。所以,老年入应该注重寡欲养精,“少色”为宜。
4.少言所谓“少言”并非不说话,而是指不要喋喋不休、大喊大叫,更不要激怒而吵架。中医认为气与精、神密切相关,气聚则精足,精足则神充,故少言可以积气生精,精足可以全神。若经常不断地大声说话,就会使人中气不足,影响脏腑功能。
5.少食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全身营养物质摄取之源泉。老年人食不可过,过则滞涩不消。若长期饱食膏粱厚味,则会形成食积、气滞、痰积、瘀滞。故中医主张“勿极饥而食,食不过饱”。少食脾易磨运,可使冲和之气填充肌髓。
6.少卧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很多老年朋友会有白天嗜睡,夜晚难眠的睡眠问题。这是因为白天久卧,会导致阳气不伸,机体活动能力减退,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减弱。因此,老年人应白天少卧为宜。
7.少坐坐不能过度,过则筋肉萎废。有的老年人居家无事,迷恋电视、打牌,出门又以车代步,这样就会使血脉瘀滞。故老年人不可久坐,稍觉僵硬就要散步活动肢节,保持血脉通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