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东方养生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中老年保健 > 正文
  • 莫忽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 来源:医药星期三 作者: 时间:2010-03-11 15:49:00
  • 核心提示:  最美不过夕阳红,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是后代敬老尽孝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许多人对这一义务和责任的理解仅限于物质保障和生活方面的照顾,而未能把对父母或长辈的精神安
      最美不过夕阳红,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是后代敬老尽孝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赡养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许多人对这一义务和责任的理解仅限于物质保障和生活方面的照顾,而未能把对父母或长辈的精神安慰、敬爱尊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忽视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
      老年人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停止了劳作,加上子女也相继分居而出,忙于自己的工作,以及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强烈,尤其是老年丧偶者,极易产生伤感、孤独、抑郁等消极情绪。其中,最常见也最难耐的就是狐独感。一位医学家说过:“孤独是一种痛苦的心态,它不是疾病,却比癌症还可怕。”而许多年轻人对父母或长辈只注重物质保障而忽视精神赡养;社会也主要以物质保障状况来辨别一个人是否尽到赡养义务。目前,城市与乡村普遍存在着“只管吃与居,不问喜与忧”的现象。
      所谓精神赡养,就是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除了老有所养以外,还要使老人老有所恋,老有所用,老有所乐,老有所敬。养老呼唤精神赡养,精神赡养呼唤全社会的参与。使老人始终感到自己生活在和睦、温暖、舒适的环境之中。老人有老人的天地,子女有子女的世界,子女再孝,给予老人的精神安慰也是有限的。精神赡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直接参与提供的精神赡养效果固然好,间接提供条件的精神赡养也很可贵。据老年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依恋老人生活范围缩小,社交活动减少,家庭成为其生活的中心。他们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尊敬、信任,希望加深与家人的思想沟通和感情联系。所以,子女在工作之余,应与之话家常,共进餐,告诉他们国内外大事,询问他们身体情况,以消除老人孤单、寂寞之感。
      孙辈尊敬含饴弄孙,是老年生活中的幸福和乐趣。祖孙共处时,应教育小辈对爷爷奶奶要亲热、尊敬,大些的孩子要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洗脸水、盛饭、削水果皮等。莫看这是小事,在老人心目中可是大事。
      子女信息子女在外,如长期音讯杳然,老人会魂牵梦萦,这对老人简直是一种心理折磨。所以,子女应随时告诉他们自己的行动信息,特别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应家书频寄、电话常打或定期回家探望老人,陪父母聊聊天,唠唠家常,一起走亲戚,面对面表示对父母的孝心,在亲情融融中和父母共享天伦之乐。
      丧偶再婚帮助独身老人找个伴。老人既需要子女的亲情,也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情。对于丧偶的老人来说,感情上的痛苦是无法言表的.做小辈的要体谅支持,使其老有所伴,安享晚年,这是对老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兴趣爱好子女一是鼓励老人多参加一些有益的娱乐和社会活动;二是培养老人新的兴趣和爱好,如集邮集报、养鸟种花、绘画书法、学电脑上网等,为老人寻找一个新的精神支柱;三是为老人营造一个精神氛围和环境。订几份报刊和购买几本好书,老人会爱不释手,倍感温馨。外面的信息了解多了,老人的视野也就拓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的绿洲也就生机盎然了;四是引导和帮助老人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豁达胸怀。再忙也要挤时间和老人聚会,陪老人散步,和老人一道旅游等,这是老人晚年幸福最有力的支撑。
      健康长寿尽管老人在躯体上对不适的敏感性有所下降,但在心理上对身体不适最敏感,一旦发现自己有了新疾,会感到痛苦。他们对健康长寿的需求十分强烈,儿女应体察老人身体的细微变化,当他们患病时要使之及时就医。
    老年人的这些心理需求,比物质需求更强烈,是任何物质供给所不能代替。为了能使老人在晚年愉快地享受天伦之乐,做小辈的必须充分重视精神瞻养,细心体察和设法满足老人的心理需求,使老人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样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让我们多关爱养育过我们的父母吧!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