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开朗乐观,有的人心胸狭小。有的人固执,有的人吝啬。那么人到老年与年轻时相比个性有没有改变呢?个性对身心健康有没有影响呢?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影响他整个行为并使之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内涵很丰富。既包括一个入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荣誉感、责任心。又包括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一般认为,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内容。在一般人群中,性格从不同角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或分内倾型、外倾型;或分为独立型、顺从型。
过去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在年龄逐渐增长的过程中,欲望和要求日益减少,体力及精神也日益衰退,造成老年人出现退缩、孤独,并往往从外向性格向内向性格转变,从主动变为被动。这种结论对老年人来说是可悲的,从现代来说,也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近年对老年人的心理研究中发现,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的性格基本上是稳定的,而且是继续发展的。老年人的性格从外表看,的确与中、青年人不同,但这些特点,往往是由于老年人面对离退休、丧偶、生活困难、社交减少、疾病与死亡威胁等诸多生物、心理、社会问题困扰时产生的心理不适应造成的。
为使老人个性保持稳定。并向良好方向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心理卫生,做好心理保健工作。
兴趣爱好瓷广泛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及健康条件,自选目标,参加一两种力所能及的工作或培养业余爱好,发挥余热,自得其乐,使身心有所寄托。
身体健康须重视 根据年龄、身体条件,因地、因时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积极锻炼身体;生活规律,保证睡眠,戒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吃低脂、低盐、低糖饮食,保证饮食平衡,适当节食,避免发胖;积极防治心脑血管、肝肾等老年疾病,保证身体健康或基本健康。
封闭独居要避免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搞好人际关系,克服一切消极情绪,尽量避免独居。
修身养性应加强人到老年仍应经常学习,读书看报,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做到心胸开阔;节私欲,少私念,淡泊名利,知足常乐,宽容和善,多做善事,正确对待生死;培养快乐的性格,保持家庭和睦,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