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已有10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老年群体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然而,他们想到的往往只是如何“锻炼身体、保养身体”,而忽视了长寿健康的关键要素,那就是心理健康。
一些老年人由于很少顾及心理上的自我修养,有的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不良心态,遇到不愉快的事,易操之过急、好动肝火、固执己见;有的精神空虚、丢三忘四、悲观失望;也有的丧失了生活信心,产生了“厌世”情绪,觉得“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动脉硬化、体质退化、等待火化”。要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就要坚持“老有所学”。每天挤出适当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收听广播新闻等,经常自我“充电”,通过不断学习,丰富知识,活跃思维,增强对事物的识别能力、判断能力,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把学习.视为终身必修课,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老人。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经常走出去,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实践告诉我们,行为能影响情绪。有兴趣爱好的老人,他们都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心态。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精神支柱,可以使生活充满信心。老年人经常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精神愉快了可以“五忘”,即‘‘忘了疾病、忘了烦恼、忘了得失、忘了年龄、忘了幻想”,从而达到“五增”,即“增加知识、增长见识、增进友谊、增添乐趣、增强体质”。这样有助于充实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增添情感,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成为“快乐型”老人。
老年入保持心理健康,还要学会“养生之道”,可以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或听听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多学一点心理健康知识,懂得老年人常见病的病理、病因、病兆及预防和治疗的常识,懂得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健康的身体是“老有所养”的基本前提,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懂得“聪明人投资健康,明白人爱护健康,普通人忽视健康,糊涂人透支健康”。健康是永恒的话题,只有健康晚年才会幸福、快乐、长寿。老年人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健康型”老人。
老年人健康长寿,自身要坚持“四心”,即:
1.国家大事要关心。做到坚定的意志、冷静的头脑、执着的精神、宽广的胸怀。思想上不掉队,精神上不滑坡。
2.家庭琐事要放心。如果什么事都包揽,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既容易把自己弄得不可收拾,又会影响儿女对自己的感情。
3.日常生活要开心。有了烦恼不要紧,要紧的是必须从形形色色的烦恼中眺出来。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情绪悲观,乌云满天;情绪乐观,地阔天宽”。行为也像照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避免了烦恼,开心时刻也就会自来。
4.体育锻炼要恒心。要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多锻炼,少生病。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