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王某,男性,76岁,退休教师。20岁起吸烟,每天1包左右。近10年经常咳嗽、咳白粘痰,尤其在深秋和冬季。咳嗽加重。近3年逐渐出现活动后气急,起初为上楼或爬坡时气急,近来平地行走亦感呼吸困难。
老王到本市某三级医院检查,发现两侧肺部有哮鸣音。胸部x线摄片提示“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表现”,肺功能测试结果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医生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见于老年人。所以民间常称“老慢支”。“慢阻肺”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疾病,对病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大的负担。“慢阻肺”患者多数为40岁以上,有危险因素接触史。有长期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的症状常在活动时加重。寒冷季节或感冒后,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常会明显加重。病人一般先有咳嗽、咳痰,以后渐渐出现呼吸困难。但也可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没有明显咳嗽、咳痰。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胸片和肺功能测试可做出诊断。
戒烟是减少“慢阻肺”危险因素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改善职业环境、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预防“慢阻肺”。
对于已患“慢阻肺”的病人,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必需的。在医生指导下,可根据病情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吸入沙丁胺醇、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及口服茶碱等。
注射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和降低死亡率。65岁以上的患者,还推荐使用肺炎球菌疫苗。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患者的活动耐量,减轻呼吸困难和疲劳症状。康复锻炼要持之以恒。如坚持每天步行20分钟,就会有益于患者。“慢阻肺”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至今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因此,防治的根本在于预防。但是,一旦确诊“慢阻肺”,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