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有云:“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每个早上,总能看见老人们在公园里专心晨练,或跳舞或练剑,丝毫不会因为周围喧杂的人车声而打乱沉稳矫健的脚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总能听见老年人随心所欲地叨家常,神情如,此宁静安详。我想,不管是老骥伏枥,做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颐养天年,轻松修养,老人们面对的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对人生的再补充、再完善。
人到老年,脚步总会放缓下来,他们用一种睿智的长者目光静静地看待自己走过的路、自己现在的生活。功名、利益似乎都成了身外事,无须再费心费神地挂念操心。静心静养成为老年人生活的主题。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一般都不大好,体质较弱,大多喜欢过一种较宁静、较淡泊的日子,不与世争、不与人抢,悠悠心、散散情地过自己的“静”日子。
老人生活首先要“静心”,保持心情平静,精神愉悦,忌骤喜骤怒,寻求一种“宁静以致远”的精神境界。带上小儿孙散散步,尽享天伦,看看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靥,其乐也融融,不失为一种对生活的享受,不同的是,这并不是征生活物质享受上的索取,而是寻求精神的休憩。
老人生活还要“静养”,老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就像船只在海上航行终于要靠岸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生活的终结.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端。有些老人退休后没事做,心情烦闷。往往产生被冷落感、孤寂感,这对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而有些老年人培养了对绘画、书法、音乐、诗词等艺术的兴趣,不仅清除了孤寂。而且陶冶了情操,达到了修身养性的目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