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是一种痛苦,人人都想远离疾病。然而,疾病在许多时候更是一种信号,提示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存在某种问题,提示机体衰老将至,需要休养生息。在这层意义上说,疾病对我们是有所帮助的。许多人在对待、认识疾病这个问题上仍存在不少误区。
对待疾病的不科学态度,大多有以下几种:一是对疾病莫名的恐惧和担心,捕风捉影,对号入座。二是不切实际地企图消灭疾病,恨不得马上就痊愈。三是不重视疾病,认为能吃能睡就是健康。这些态度都不可取。老年人对待疾病不要麻痹,不要掉以轻心,特别是被医生怀疑为肿瘤、冠心病时更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延误治疗的时机。但也不要走另一个极端,即过虑、多疑。有些老年人整天担心自己生病,有一点不舒适就认为大难临头,忧心忡忡。这种消沉的心境持续下去,反而会引起身体功能的严重失调。
这里我们举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如果我们突然问一个人“你觉得哪儿疼痛”?那个人从头到脚自己检查,很可能真的发现有的地方在痛。如果老年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无关紧要的小病痛上,那么就可能使病痛“逐步加重”。
此外,老年人一旦发现某种疾病,要力求镇定和乐观。情绪的稳定是老年人与疾病作斗争重要的心理手段。如果发现某种病,情绪便一落千丈,悲观绝望,反倒会促使疾病恶化。
发现疾病后,要注意及时治疗,与医务人员积极配合。有些老年人在治病中往往固执已见,不注意与医务人员合作,这会影响治疗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