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外科 > 正文
  • 肛 瘘

  • 来源:《中华养生大全》 作者: 张士云.唐汉钧 时间:2007-02-07 09:14:51
  • 核心提示: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由内口、管道和外口组成,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多为原发性,多数位于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不止一个。本病可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腔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由内口、管道和外口组成,也有只有内口或外口者。内口多为原发性,多数位于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可不止一个。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发病率最高。通常有肛门周围脓肿反复发作史,并有自行溃破或曾作切开引流的病史。一般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肛瘘:肛门旁皮肤只有1个外口。②复杂性肛瘘:肛门内外有3个以上的开口;或管道穿通两个以上间隙;或管道多而支管横生;或管道绕肛门而生,形如马蹄形者。病因主要有:①生理原因:解剖上肛窦窦口朝上,粪便易于滞留在肛窦内,引起肛腺感染而成。②继发肛瘘:物理因素如误食鱼刺、鸡骨等异物刺激,病理因素如肛窦炎、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继发性肛瘘。③其他疾病引发:糖尿病等其他全身抵抗力低下的疾病,发生血行感染时也可导致肛瘘形成。

        中医将肛瘘归入漏疮单漏、“肛漏”范畴。由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因肺肾两虚所致。

        [临床表现]

        在肛门部有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流脓较多,色黄而稠,有粪臭味,久则脓淡如水,或时有时无,舌红,脉弦。

        [辨证分型]

        分三型。湿热下注型:肛周经常流脓液,脓质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肛周有溃口,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门,舌红,苔黄,脉弦。正虚邪恋型: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瘘口时溃时愈,肛周有溃脓,按之质较硬,或有脓液从溃 口流出,且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伴有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阴液亏虚型:常见于结核性肛瘘。肛周溃口,外口凹陷,瘘道潜行,局部常无硬索状物扪及,脓出稀薄,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托里透毒,养阴清热。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绦  可应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苍术、黄柏、牛膝,泽兰、猪苓。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湿热下注型选用生薏苡仁、鹿衔草、白花蛇舌草;.正虚邪恋型选用生黄芪、白术、皂角刺;阴液亏虚型选用青蒿、鳖甲、知母、丹皮、生地;肺虚者加沙参、麦冬;脾虚者加白术、山药;气血不足者用八珍汤加减。中成药选用槐角丸、三妙丸。

        2.外治涤  局部红肿疼痛时,用苦参汤;趁热熏洗,外敷如意金黄散或黄连膏;肛瘘引流不畅者,用提脓化腐药捻插入外口以引流。

        3.挑治法  在患者背部脊柱两旁,靠近腰骶部,寻找痔点(皮下红、褐、黄白色小点),局部消毒,局麻。用三棱针挑破痔点,挑断皮下肌纤维后,用碘酒、酒精捎毒,外盖敷料。

        4.手术塘  将瘘管全部切开,必要时可将瘘管周围的瘢痕组织作适当修剪,使引流通畅,创口逐渐愈合。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找到内口,并将内口切开或切除,否则创口就不能愈合,即使暂时愈合,日久又会复发。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挂线疗法、切开疗法、切开与挂线疗法相结合三种。对累及直肠环的高位肛瘘要妥善处理,肛管直肠环以下的管道用切开手术,环以上的管道用挂线术,以防止术后大便失禁。

        5.食疗法  香蕉2个,连皮炖熟服食。以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黄花菜50,红糖适量,水煎服。能清利湿热,消肿排脓。

        [按语]

        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痔核,占肛门病的25%。它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所以,保持肛门部清洁.少食肥甘辛辣之品。如发现肛门疼痛、便血、肿胀,要及时到医院捡查,早期治疗,以防发展成复杂性肛瘘。避免肛门部破损感染而发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治疗不当而成瘘。另外,对已成肛瘘的患者,宜及时行手术治疗,以根治瘘管,防止复发。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