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的成年女性,以40—50岁为多见,偶见于男性。乳管内乳头状瘤增长速度缓慢,如果突然增大,常与出血或恶变有关。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有学者认为与雌激素刺激有关。
中医将乳管内乳头状瘤归人“乳衄”范畴.多由忧思郁怒、肝气不舒,郁久化火,迫血妄行;或因肝郁伤脾,脾不统血所致。
[临床表现]
乳头溢液,溢液为自发性,常无肿块或在乳晕旁有条索状肿物或小结节,中等压痛,质较软,不与皮肤粘连,可活动,按压乳管有液体排出。
[辨证分型]
分二型。①气郁化火型:乳头内流出鲜红色液体,乳晕部或可摸到肿块,压痛明显,平时性情急躁,容易生气发火,乳房及两胁胀痛,胸闷嗳气,口中干苦,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细。②脾不统血型:乳头内流出淡红色或黄色液体,乳晕部或可摸到肿块,压痛不明显,平时多思善虑,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或有大便不成形,舌淡,脉细。
[养生及治疗原则]
疏肝理气,清泄肝火,益气健脾。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绦 ①可应用疏肝清火的中药,如炒丹皮、黑栀子、夏枯草、柴胡、橘叶、当归、白芍、青皮、制香附、侧柏炭、藕节炭。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郁化火型选用橘叶、川楝子、香附;脾不统血型选用白术、茯苓、党参、炙黄芪、炙远志、酸枣仁、龙眼肉。②中成药选用丹栀逍遥丸,每次
2。外治燎 局部有肿块者,用阳和解凝膏或阴毒内消散外贴;局部有继发感染,红肿疼痛者,用金黄膏外敷。
3.手术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原则上应手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而药物治疗只能改善症状,单个导管溢液可以作导管切除术;老年患者必要时可作单纯乳房切除术;乳头状瘤病或多发性乳头状瘤发生恶变的机会较少,年轻患者如病灶尚局限,可作局部广泛切除。一般以作全乳切除为宜;已有恶变者,宜作乳房根治术。
4.食疗绦 ①茅根黑鱼羹:白茅根
[按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