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又名席疮,因久着席褥生疮而命名。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下肢瘫痪或卧床不起的患者。好发于易受压迫及磨擦的部位,如背脊、尾骶、足跟等处。多因全身营养障碍,机体持续处于负氮平衡,组织抗病能力极度低下,在尾、骶部位血供不足,持续受压导致组织缺血性坏死。本病患部极易感染,如局部皮肤在大小便或汗液潮湿环境浸渍下更易发生和发展。
中医认为褥疮的病因为久病气血大亏,长期卧床不起,以致气血运行失常,不能营养肌肤,复.因挨擦磨破染毒而成。
[临床表现]
局部皮肤暗红破损,形成黑色腐肉,脱落后形成溃疡,经久不敛。
[辨证分型]
分四型。①气虚型:神情怠倦,心悸气短,自汗,疮面脓水稀薄,苔薄白,脉细;②气血两虚型:面色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心悸气短,皮肤干燥,疮面腐肉不易脱落,肉芽不鲜,或腐脱后疮面久不收敛,舌淡,苔薄,脉细弱。③肾阳虚型:多见下肢瘫痪者流痰后期。面色暗晦,头晕肢冷,耳鸣目眩,脉细无力。④肾阴虚型:腰酸头晕,午后潮热,口燥咽干,舌红,苔少,脉细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补益气血,和营活血,扶正托毒。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补益气血,和营托毒的中药,如当归、赤芍、桃仁、生地、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虚型,选用黄芪、党参;气血两虚型选用黄芪、党参、熟地、白术、白芍等;肾阳虚型选用附子、肉桂、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肾阴虚型选用熟地、山茱萸、丹皮、泽泻、知母。
2.外治法 ①初起红斑未溃者,作局部按摩,促进气血通畅,并用50%乙醇湿敷,湿敷后外扑滑石粉;表浅溃腐者,用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每日2次。如脓液较多者,用0.5%黄连素溶液或单味清热解毒药煎液局部湿敷,湿敷后再用红油膏掺九一丹外敷;收口期,用生肌玉红膏掺生肌散或海浮散外敷,每日2次。②按摩热敷法: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瘫痪不能自动翻身的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每2—3小时翻身1次),用热的湿毛巾揩洗,以及50%乙醇按摩骨骼隆起受压处,扑滑石粉。使皮肤保持干燥,每日2次;如皮肤原已干燥且有脱屑者,可改涂少量润滑剂,以免干裂出血。
3.洁身法 患者有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等情况,应及时清洁皮肤,并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更换衣服、被单,并保持床单柔软、干燥、平整无折。
4.减压绦 患者显著消瘦,臀部加放气圈垫;肢体接触处及其他骨骼隆起易受压处,应垫棉垫或棉圈,避免受压。
5.食疗法 生黄芪
[按语]
本病伴长期慢性疾病,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家庭清洁护理至为关键,应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感染、坏死、溃烂,已愈者严防再发。褥疮是一种虚损性病症,因此食物营养的补给十分重要。鸡肉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的作用,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对年老体弱、久病体虚继发的褥疮患者尤为适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