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乳胀是指妇女在月经前二三日,甚至在经前半月,乳房一侧或两侧明显胀痛,有硬块触痛明显,或乳头疼痛不能触及,月经来潮后乳痛消失。常见于乳房小叶增生或乳房囊腺增生症。西医学又称“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妇女,未婚者常见于痛经或月经不调,已婚者与不孕并见,伴有情绪改变。
中医认为经前乳胀的病因为内伤七情,肝气郁结,或肝胃气滞,气血运行不畅,乳络阻塞;或素体肾阳虚,久病失血伤精,精血不足,冲任失调,乳络失养。
[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伴随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经后多逐渐消失。乳房一侧或两侧有明显胀痛,有硬块触痛明显,或乳头疼痛不能触衣,行经后乳房胀痛逐渐消失。
[辨证分型]
分二型。①肝气郁结型:经间期或经前两乳房胀痛,甚则乳头胀硬疼痛,不能触衣,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苔薄白或微黄,脉弦。②肝肾阴虚型:经前或经行乳胀,乳房软而无块,或乳房发育不良,或兼月经提前而经量少,或婚久不孕者,伴腰膝酸软,两目干涩,头晕耳鸣,舌红,苔薄或少苔,脉细弦。
[养生及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理气通络。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用疏肝通络的中药,如郁金、娑罗子、路路通、枳壳、橘核、青皮、陈皮。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肝气郁结型选用柴胡、赤芍、白芍、郁金、绿萼梅、丝瓜络;肝肾阴虚型选用沙参、麦冬、生地、川楝子、枸杞子。②中成药选用逍遥丸、小金片或大冬青素。③有理气通络的单味中药有橘络、橘皮、枸橘、玫瑰花、荔枝核。
2.外治法 ①香附末
3.针灸法 取气海、三阴交、肝俞、期门,用川芎注射液,每穴注入20%川芎注射液0.5毫升,其顺序为先胸后背,腰自上而下依次取穴,胸背部穴位应采用斜刺或透穴法,避免深刺,以免穿透胸壁造成气胸。注射时间于每个月经周期第七、第十五、第二十三日(或前后一日)各注射1次,9次为1个疗程。可起到疏泄肝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和气血的作用。
4.推拿法 取大杼、风门、心俞、厥阴俞、督俞、膈俞、肝俞、肩井,患者裸露背部,骑坐在椅子上,医生站在患者背后,先取肩井,用手掐将皮肤提起,反复揉提数次,然后分别取大杼、风门、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由第一胸椎旁开1.5寸开始至第十胸椎旁开1.5寸止)。医生双手握成半拳状,用拇指、示指(食指)提起皮肤,如此交替由大杼向下移动,边提边放,至肝俞止,再反过来依此向上移动至大杼上,反复3遍,如此按摩4次后,用两示指中节按住肩贞,反复按揉数次,再用示指按揉乳根数次。无论是提,还是按揉,以达到疼痛感为度。有疏肝理气,活血消瘀的功效。
5.食疗法 ①干橘皮
[按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