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养生社区:淄博|北京|杭州|泰安|济南|青岛|滨州|东营|潍坊|通化
  • 养生应用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东方养生 > 养生应用 > 妇科 > 正文
  • 经行吐衄

  • 来源:《中华养养生大全》 作者: 沈丽君 时间:2007-02-07 09:56:32
  • 核心提示: 每逢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鼻衄、吐血或眼结膜充血,呈周期性发作,称经行吐衄。西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子宫内膜组织可于行经时、刮宫或输卵管通气、通液检查时倒人腹腔,种植于盆腔各器官

     每逢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鼻衄、吐血或眼结膜充血,呈周期性发作,称经行吐衄。西医学称为“代偿性月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认为子宫内膜组织可于行经时、刮宫或输卵管通气、通液检查时倒人腹腔,种植于盆腔各器官上。如子宫颈狭窄,子宫体过于后屈者更易发生,种植的部位就会有规律地周期性发作。

        中医将经行吐衄归人倒经逆经  畴。病因为血热而冲气上逆,迫血妄行所致。

        [临床表现]

        每遇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衄血,甚或眼、耳出血,经后即止,周期性发作,舌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分型]

        分三型。肝经郁火型: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鲜红,月经提前而量少,心烦易怒,两胁胀痛,口苦咽干,头昏耳鸣,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肾阴虚型: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暗红,平时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两颧潮红,潮热口渴,月经量少或先期,舌红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③胃热炽盛型: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鼻衄,色红量多,月经提前而量多,口干欲饮,咽喉干燥,舌红,苔黄,脉洪大或洪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清热降逆,引血下行。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可应用清热降火中药,如丹皮、黄芩、栀子、生地。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肝经郁火选用龙胆草、黄芩、栀子、青蒿、牛膝;肺肾阴虚型选用沙参、熟地、白芍、黑芥穗;胃热炽盛型选用黄芩、黄连、大黄、茜草。②中成药选用龙胆泻肝丸、生脉饮、云南白药片。③有凉血止血作用的单味中药有小蓟草、鲜茅根、鲜藕、地榆炭、墨旱莲。

        2.外治法  用棉花蘸京墨汁塞鼻孔,同时仰头,用手指压迫迎香。有凉血止血的功效。②头后仰,用冷湿毛巾盖额部可起到止血作用。③黄柏、丹皮、栀子、郁金各15,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贴脐部及脚心涌泉。有凉血止血之功。治血热妄行的经行吐衄。

        3.针灸法  针刺太冲、风池、阳陵泉、上星、迎香,用泻法;肝经郁火者取足厥阴经、督脉经穴为主,用泻法,不宜灸。②针刺太溪、三阴交、孔最、风池、迎香,阴虚肺燥者取足少阴、手太阴经穴为主,太溪、三阴交行补法.孔最、风池、迎香行平补平泻法,不宜灸。③合谷、迎香、血海用泻法,偏热者加水泉。血海、水泉可泻血中之热,以止血热之妄行。

        4.按摩法  按揉合谷。3分钟。按揉脚全息鼻、肾上腺。各2分钟。捏脚

    后跟:用拇指、示指(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与足跟之间凹陷处),左侧鼻子出血捏右脚后跟,右侧鼻子出血捏左脚后跟,可止血。

        5.食疗法  鲜茅根50,水煎汤,加冰糖,凉后饮。每日1剂。用于口干目赤的热型经行吐衄。②新鲜韭菜90,捣烂取汁饮,夏日冷服,冬日温服;或韭菜少量捣烂,塞于鼻中。用于口干、咽干、目干者的出血。③新鲜丝瓜500~1000,薄荷叶6片,共煎汤,饮服。用于肝经郁火型经行吐衄。④栗壳30,烧炭存性,研细末,米汤调服。每次6。有止鼻衄的作用。花生衣5,红糖15,煎汤服,有止血功效。

        [按语]

        经行吐衄之症以未婚女青年多见。平时应注意性情修养,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应避免饮食辛辣刺激易上火的食物。如有经行吐衄先兆,应立即静卧,可在头额部敷冷毛巾,并保持镇静,切勿急躁动怒,以防血涌上窍而致吐衄。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 延伸阅读: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国家编号:B-0101-0027-000031山东编号:(鲁)-经营性-2016-0014 中电商协团证字第TQ0142号 鲁ICP备13021185号
    Copyright©2024 RZ55.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润泽养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