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 卵巢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无 全身症状或器质性病变,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所致。根据卵巢有无排卵,分为无排卵巢型和排卵型两大类。无排卵型功血是最常见的一种,以青春期和更年期为多;,有排卵型功血常见于30—45岁妇女。西医学认为,导致功血的诱因可以有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气候的骤变、劳累、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等,可通过大脑皮质的神经介质干扰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相互调节和制约的机制,表现为卵巢功能失调。由于卵巢性激素分泌失常,影响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分泌,从而发生本病。
中医将功血归人“崩漏”范畴。病因为血热、肾虚、脾虚、血瘀,导致冲任失调,不能制约经血。功血也可突然发作,也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
①无排卵型功血: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多少不定。有时短期停经后经量多,待续数周不止;有时开始为无规律性子宫出血,时流时停,出血量时多时少;少数周期接近正常,但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经前常有乳房胀痛,出血过久者常伴贫血。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略饱满,两侧附件无异常。②排卵型功血:黄体不健者,月经周期缩短,往往不孕或早期流产;黄体萎缩不全者,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出血量不等,妇科检查无异常。
[辨证分型]
分四型。①血热型:虚热证,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苔薄黄,脉细数;实热证,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苔黄或苔腻,脉洪数。②肾虚型:肾阳虚证,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潸不净,色鲜红,头晕耳鸣,心烦,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肾阴虚证,经来无期,初起有出血持续不断,或突然大量出血,色清淡质稀,少腹寒冷,腰痛肢冷,面色晦暗,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沉细。③脾虚型: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继而淋漓,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手足不温,纳呆,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④血瘀型: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净,或月经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伴小腹胀痛或疼痛,舌紫暗,苔薄白。脉涩。
[养生及治疗原则]
滋阴清热,清热凉血;或滋水益阴,益肾固冲;或补气摄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滋阴清热的中药,如生地、熟地、黄芩、沙参、麦冬、阿胶。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血热型选用栀子、生地、地骨皮、藕节、炙龟版;肾虚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覆盆子、赤石脂、制附块;脾虚型选用黄芪、党参、白术、升麻、乌贼骨、陈棕炭、黑姜;血瘀型选用当归、赤芍、生蒲黄、花蕊石、三七粉、茜草炭、黑芥穗、震灵丹。②中成药选用左归丸、右归丸、知柏地黄丸、养血止崩煎、宫血宁胶囊、固经丸、三七总甙片。③有止血作用的单味中药有鲜大蓟、血见愁、脱力草、地榆、墨旱莲。
2.外治法 红蓖仁
3.敷脐法 ①益智仁、沙苑子各
4.针灸法 ①取关元、三阴交、隐白,实热用泻法不灸,虚寒用补法多灸;偏热者加血海、水泉,可止血热之妄行;阴虚者加内关、太溪,可养心肾而退虚热;气虚者加足三里、脾俞,可培补中气而摄血;虚脱者灸百会、气海,可回阳固脱。②艾灸隐白,每次用艾条悬灸2真)分钟。每日2—3次。血热者忌用。③耳穴:取卵巢、子宫、内分泌、肝、脾、肾、神门。留针15~20分钟,5—10次为1个疗程。
5.物理疗法 烧红白石头2块,轮流放人装醋的盆中,使之蒸发,患者从盆上吸其蒸汽,可减轻出血。
6.食疗法 ①黑芝麻
[按语]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月经期严重失常的月经病,可继发贫血,失血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平时应劳逸结合,不食辛辣刺激动火之品及油煎炙博之类,用补气养血之食品,注意营养丰富,忌烟酒,调摄情志。还要注意是否由于子宫肌瘤、息肉和癌肿引起出血,须提高警惕,及早作出明确诊断。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