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行经而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与断发性闭经两大类。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以后的停经属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正常月经有赖于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功能协调,以及靶器官子宫内膜对性激素发生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无论是器质性的还是功能性的,都可导致闭经,分为四类: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
中医将闭经归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范畴。虚者多因肝脾失调,冲任不足,阴虚津枯而致闭经;实者多由气滞血瘀,痰湿阻滞导致闭经。
[临床表现]
年龄已满18周岁或第二性发育2年,而月经来潮;或月经初潮以后,停经6个月以上未行,形体渐胖,神疲倦怠;或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或口干舌燥,五心烦热,颧红潮热;或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或头昏眼花,心悸气短,食欲不振。苔薄,脉细或弦。
[辨证分型]
分五型。①肝脾失调型:单纯性闭经而形体明显增胖,无其他明显自觉症状,苔薄白,脉缓。若肝血不足或脾失健运者,除闭经外,尚可出现头晕目眩,心悸善怒,纳谷不馨,神疲乏力,并随经水转闭而形体渐胖,舌淡红,脉细软。②冲任不足型:月经初潮较晚,经期常先紊乱渐至闭经,常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或带下清稀,或性欲淡漠,苔薄,脉沉细。③阴虚津枯型:经闭,口干舌燥,心胸烦闷,急躁多梦,甚则五心烦热,颧红潮热,溲赤便结,舌光刺或红绛,苔少乏津,脉细数或滑数。④气滞血瘀型:月经有先后无定期渐至闭经,或骤然停止,少腹胀痛或拒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舌紫暗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或弦。⑤痰湿阻滞型:月经稀少渐闭,形体肥胖,神疲倦怠,胸胁满闷,带下色白粘稠,痰多,苔白膩,脉濡滑。
[养生及治疗原则]
益气养血,或理气活血。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用益气养血或活血通经中药,如党参、当归、黄芪、熟地、白术、赤芍、川芎、牛膝、生山楂。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肝脾失调型选用党参、当归、白术、白芍、茯苓;冲任不足型选用山茱萸、续断、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阴虚津枯型选用玄参、麦冬、川石斛、生地等;气滞血瘀型选用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枳壳、牛膝;痰湿阻滞型选用制半夏、茯苓、苍术、陈皮、制香附、栋胆星。②中成药选用当归丸、调经活血片、乌鸡白凤丸、大黄廑虫丸等。③有通经作用的单味中成药有益母草、马鞭草、生山楂、急性子。
2.外治法 ①制香附、桃仁各
3.针灸法 ①虚证闭经,取脾俞、膈俞、肝俞、关元、气海、血海,用补法,或加艾灸;实证闭经,取三阴交、曲泉、行间、地机,用泻法。②耳针:取子宫、卵巢、肾、交感、内分泌、皮质下。留针15~30分钟,留针时捻转2次。以上有补脾生血,调节内分泌失调的功能。
4.按摩法 ①按揉脚全息生殖腺。3分钟。②按揉阴陵泉、三阴。各2分钟。③按揉肝俞、肾俞。各3分钟。以上可调节人体营养及内分泌失调的作用。
5.食疗法 ①艾叶
[按语]
患者应注意营养,保持心情舒畅,调理饮食,忌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