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是指睾丸鞘膜囊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囊肿者,或鞘膜闭合正常而有积液。分为睾丸鞘膜积液、先天性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和精索鞘膜积液等。儿童时期任何年龄可发病,婴幼儿较多见。
中医将鞘膜积液归人“水疝”范畴。病因为幼儿先天不足,元气不充,肾虚气化不利,水湿壅滞,下注阴囊,积聚为患;或因肝经湿热下注;或因外伤,丝虫感染,致血瘀络阻,水湿不行,壅滞而成。
[临床表现]
阴囊内可扪及囊性肿物,表面光滑,质软有弹性感,无压痛。透光试验阳性为典型特征。
[辨证分型]
分二型。①肾虚气化不利型:病程缓慢,阴囊发冷,肿大柔软,皮肤不红不热,无疼痛,站立过久自觉坠胀不适,伴腰酸,尿少,舌淡,苔白,脉沉。②肝经湿热壅滞型:发病较速,病前多有睾丸或副睾肿痛病史,阴囊肿大坠胀不适,伴胸闷口苦,阴囊潮湿,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弦滑数。因外伤引起者,局部皮肤青紫有瘀斑。
[养生及治疗原则]
益肾化气利水,或清热除湿散结,或活血祛瘀通络。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温肾化气利水的中草药,如桂枝、茯苓、泽泻、白术、乌药。再随证选用中药,如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型选用胡芦巴、巴戟天、防己;肝经湿热壅滞型选用龙胆草、焦栀子、柴胡、车前子、六一散;阴囊肿硬痛甚者加炮山甲、荔枝核、橘核;因外伤有瘀者加桃仁、赤芍、泽兰、牛膝。②中成药选用济生肾气丸、龙胆泻肝丸、右归丸、暖脐膏。
2.外治法 ①桃仁、地龙、牡蛎各
3.针灸法 取关元、气海、大巨、归来、曲泉、筑宾、三阴交、大敦,用艾条灸,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20日为1个疗程。无效者隔5日后再行1个疗程。壮阳益气,促进积液气化吸收。
4.推拿法 揉二马,每次30分钟,每日1次。功能温肾化气,利水消肿,疏肝理气,通络散结。
5.食疗法 ①干玉米须
[按语]
鞘膜积液,尤其是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在原发病治愈或好转时可能消退。婴儿期少量鞘膜积液可望在2岁以内自行消退,不必治疗。如鞘膜积液量多,以致影响行动及逐渐增大者,应积极治疗,也可配合常规穿刺抽液。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鞘膜翻转术。丝虫病流行区,注意灭蚊,以防引起本病。注意托高患儿阴囊,减少胀痛,有利积液吸收。平时注意护养,防止外伤。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