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智力低下也称“智能迟缓”,是指小儿神经精神的发育速度缓慢,以致多方面能力不能达到绝大多数同龄儿水平。病因复杂,有先天、后天之分,以先天因素为主因。先天因素有因母自身有遗传缺陷,精血虚损,孕胎禀赋不足;或孕母调摄失宜,罹患疾病,损伤胎元所致。后天因素有难产,窒息缺氧,颅脑损伤;或患黄疸、癫痫、惊风等损害心脑;因长期营养不良,缺乏教养,与外界接触过少而致。诊断主要按智商测定结果分型:婴幼儿用盖塞尔发育诊断量表,在正常值2个标准量以下者属明显发育迟缓。稍年长的儿童用韦氏幼儿智力测验量表,智商50~70为轻度,35~50为中度,35以下为重度智力低下。
中医将智力低下归人立迟、行迟、发迟、语迟、齿迟等"3i迟”范畴,或称“痴呆”、“呆病”等。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产生的。以心脾肝肾气虚为主,精髓不充,精 明之腑失养,部分后天性患儿有因瘀血、痰浊 阻滞脑络而致病。
[临床表现]
动作、语言发育延迟,学习困难,社会适 应不良,心理与情绪障碍。
[辨证分型]
分三型。①气血不足型:智力不足,神情呆钝,发育迟缓,语言障碍,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气虚痰盛型:智力低下,形体肥胖,喉间痰鸣,口流痰涎,神态笨拙,失 聪失语,面色苍白,舌胖边有齿印,舌苔白,脉细滑。③瘀血阻络型:有颅脑产伤史,神情麻木,反应迟钝,时或惊叫,语言延迟不流利,肌软项强,或时有癫痫发作,舌下紫络显露。脉细涩。
[养生及治疗原则]
补益心肾,开窍益智,兼益气养血,或豁痰化浊,或活血通络。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补肾益智的中药。如益智仁、紫河车、生熟地、山茱萸、黄精、核桃肉、远志、石菖蒲。再随证分型选用中药,如气血不足型选用黄芪、白术、太子参、当归、白芍;气虚痰盛型选用党参、茯苓、石菖蒲、制南星;瘀血阻络型选用丹参、赤芍、五灵脂、桃仁。②中成药选用天王补心丹、六味地黄丸、枕中丹。
2.外治绦 ①川芎、生地黄各
3.针灸法 ①针刺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印堂、心俞、肾俞、合谷、太冲,可加艾灸。有补肾益智开窍功效。②耳针:取心、脑点、脑干、皮质下、神门、肾、枕、内分泌,每次3—4穴,交替使用,中等刺激,间歇运针,留针10—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功能益智开窍。③头针:取语言一区、言语二区,用针灸仪通电20分钟。每日1次。用于低智言语不清。
4.药浴Oo> 苦参、茯苓皮、苍术、桑白皮、白矾各
5.日光浴法 患儿取坐位或卧位,让日光充分照晒背部,以背部自觉温暖为度。每次1小时。用于小儿立迟、行迟等。
6.色彩浴室法 在关门的色彩浴室中,采用人工模拟暖色(红、橙、黄等色)的灯光,让患儿在色彩浴中沐浴,沐浴时还可配合音乐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功能益智开窍醒神。
7.食疗法 ①桑椹子、黑芝麻、胡桃肉、黑枣各等份,焙干研细末,吞服。每次
[按语]
智力低下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带来精神负担。本病重在预防,消除病因,做好遗传咨询,注意优生,避免近亲结婚,患有遗传性疾病者不宜生育。做好产前和围产期保健,防止难产、产伤。及时治疗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本病应用中医药治疗,并配合适当的教养方法,以期尽可能开发其智力潜能。轻度、中度患儿经合理治疗,可望提高独立生活能力,重型患儿需长期由家庭或社会福利机构护理照料。恢复期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对患儿要加强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应多晒太阳,多作活动和功能锻炼,反复教习语言,以及待人接物,加强智力开发。平时饮食还应供给易于消化吸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必需微量元素,多吃卵类,动物脑髓、鱼类、豆制品及新鲜果蔬。注意保护患儿,防止意外伤害。总之,本病终属痼疾,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守方常服疗程在半年以上,并配合教养,耐心教导,方能提高疗效。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