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是由于舌黏膜上皮丝状乳头剥脱所致。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和儿童。舌苔剥脱,舌面光红,围以灰白色隆起,大小形状不一,相互融合成地图状。多伴有佝偻病、贫血、肠道寄生虫病、微量元素缺乏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病症。本病病程较长,可达数年之久,反复发作,却无疼痛、流涎及其他口炎症状,舌苔边剥脱,边修复,形态多变化,有时可完全复常,但可复发。
中医将地图苔归人“花剥苔”范畴。病因为素体虚弱,先天不足,脾气虚损,胃阴不足。
[临床表现]
舌苔剥落,舌面光红,围以灰白色隆起,大小形态不一,时有变化之舌苔。
[辨证分型]
分二型。①脾气虚弱型:舌苔花剥,时消时现,面黄少华,纳呆神倦,动则自汗,大便稀软,舌淡,脉细软。②气阴两亏型:舌苔花剥如地图状,长年不消,变化多端,低热口渴,神疲形瘦,大便干躁,夜有盗汗,舌偏红,脉细带数。
[养生及治疗原则]
补气健脾,或益气养阴。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补气健脾的中药,如党参、白术、山药、扁豆、莲子、茯苓。再随证选用中药,如气阴两亏型选用太子参、北沙参(或西洋参)、麦冬、生地、五味子;口渴盗汗加石斛、糯稻根、牡蛎。②中成药选用生脉饮、黄精丸、稚儿灵冲剂。③有益气生津作用的单味中药有沙参、玉竹、黄精、石斛、银耳。
2.食疗法 ①冰糖银耳羹:银耳
[按语]
地图舌是由于幼儿素体虚弱,先天不足,气阴两虚,常伴有佝偻病、贫血、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或微量元素不足,因此要积极治疗,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改善消化功能。同时采用食疗法,调整食谱,多食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纠正挑食偏食的习惯,使营养成分能全面大量地供应,增强体质;患儿忌食辛辣温补之品,以免助火伤阴耗精;患儿应常作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本病能达到不药自愈的效果。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