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包括鼻、咽、喉的黏膜急性炎症。病原体多为病毒,少数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多为继发性。婴幼儿由于上呼吸道解剖特点和免疫特点,更容易呼吸道感染。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咳嗽,声嘶为特征,伴有39—
中医将上呼吸道感染归入“感冒”、“伤风”范畴。古代又有“伤寒”、“中风”、“冒寒”等名称。其主要病变部位在肺,病机为四时外邪或时行疠气从皮毛口鼻而人,客于肺卫,导致卫表失司,腠理开合失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而出现一系列肺经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伴有咽痛咽红。
[辨证分型]
分三型。①风寒感冒型: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涕清,喷嚏,咳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脉浮紧。②风热感冒型: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而渴,小溲短赤,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③暑邪感冒型: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红,苔薄白或腻,脉数。此型多见于夏季。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感冒时有下列兼证。①挟痰:兼咳嗽较剧、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滑而数。②挟滞:兼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臭秽,大便酸臭,小溲短赤,舌苔厚膩,脉滑。③挟惊:兼惊惕啼叫,睡卧不宁,骱齿,甚则出现惊厥,舌尖红,脉弦。
[养生及治疗原则]
辛温散寒解表,或辛凉轻清疏解佐以宣化;或表里双解,寒温并用;或解暑化湿清热。
[养生及保健方法]
1.药物法 ①可应用疏邪解表中药,如荆芥、防风、羌活、桔梗、牛蒡子,再随证选用中药,如风寒感冒型选用麻黄、苏叶;风热感冒型选用桑叶、薄荷;暑邪感冒选用香薷、清水豆卷。②中成药选用正柴胡饮冲剂、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黄片、午时茶。③有解表清热作用的单味中药有藿香、佩兰、生姜、葱白、柴胡、金银花。
2.外敷法 ①生桅子
3.沐浴法 ①桑叶
4.刮背法 生姜、葱白各
5.针灸法 取大椎、风池、风门、列缺、外关、合谷(双侧),咽痛加鱼际,鼻塞加迎香,头痛加太阳。留针20分钟,每日1次。功能解表祛邪退热。
6.灌肠法 ①金银花
7.雾化法;板蓝根、鱼腥草灭菌水溶液各4毫升,柴胡灭菌水溶液2毫升,加生理盐水25毫升,作超声雾化。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用于感冒咳嗽、咽痛。
8.食疗法 ①生姜
[按语]
小儿脏腑娇嫩,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寒暖不能自调,易感外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外邪乘虚侵袭而致。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因此,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是减少发病率的有效途径。流行季节,可用醋熏蒸室内,预防流行性感冒。患病期间,多饮水,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加强清洁卫生护理,注意病情变化。及时给服解表祛邪,退热止咳药剂,减少继发感染,使患儿及早康复。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